陈隆基出手多伦股份背后的谜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04: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望
陈隆基出手多伦股份背后的谜团
本报记者 张望 福州报道
陈隆基“鲸吞”逾11.6亿元之后,实际控制人已经易主的多伦股份(600696.SH),随即由房地产转身煤化工。
12月15日,多伦股份披露,公司将出资1.8亿元,通过受让和增资取得新疆东平焦化45%股权。根据合同约定,多伦股份此番投资未来三年可获得净利润分别为4500万元、9000万元、9000万元。
这对于多伦股份来说,无异于一棵“摇钱树”。以总股本34056.56万股计算,仅该项净利润在2012年至2014年带来的每股收益,就分别达到0.132元、0.264元、0.264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隆基入主10年来的多伦股份,其绝大多数年份的每股收益均不到0.02元。
但承诺业绩即便如此巨变,投资者在市道惨烈之际并不买账,从11月30日起停牌至12月15日复牌的多伦股份,当天就趴在跌停板上,12月16日股价再次一字跌停。
市场的担心在于,10年前陈隆基重组多伦股份并成为实际控制人后,公司主业从瓷砖、洁具转型为房地产,但其业绩在房地产黄金时期并无起色,最终陈隆基套现逾11.6亿元抽身而出,如今实际控制人更换后,公司作为“门外汉”涉足同样受到政策调控的煤化工行业,是否依然重演资本玩家攫取暴利的财技故事?
陈隆基与李勇鸿的非常搭档
陈隆基与多伦股份的故事,于半个月前画上句号。
12月6日,多伦股份公告称,12月1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隆基分别将其拥有、控制的东诚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和劲嘉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香港居民李勇鸿,而前述两家公司分别持有多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60%和40%的股权,多伦投资持有多伦股份11.74%的4000万股,为第一大股东。
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李勇鸿此次收购合计花费3.6亿元。李勇鸿接替陈隆基的多伦股份实际控制人身份后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对多伦股份资产及负债作出购买或置换的可能性,计划将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步转向煤化工产业。
李勇鸿称,鉴于目前多伦投资所持有多伦股份股权比例较低,不排除通过以各种合法方式增加对多伦股份的持股比例。
由此,有投行人士认为,未来多伦股份将通过向李勇鸿定向增发的形式,购买煤化工资产,以实现增加控制权重和公司主业转型。
但多伦股份转型煤化工的首个项目的问题却显而易见,不仅东平焦化丢失2011年6月及以前的会计原始凭证资料,审计机构对其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且东平焦化2010年净利润还亏损1589万元,其资产也被抵押贷款至2013年10月19日,纳入评估范围的房屋全部都没有房屋所有权证。
不仅如此,李勇鸿在入主多伦股份时亦表示,希望通过收购多伦投资股权实现个人财富增值的最大化。
这与陈隆基在多伦股份的做法异曲同工。此前,陈隆基通过多伦投资持有多伦股份124314430股,占总股本的36.5%,自2011年4月7日起至11月23日,陈隆基累计减持多伦股份84314430股,占总股本的24.75%,套现金额高达8亿多元。加上此次与李勇鸿的交易,陈隆基已经从多伦股份套现逾11.6亿元完美收官。
陈隆基在多伦股份实施的财技可谓淋漓尽致,就在控制权出让给李勇鸿一个多月前的10月20日,其还将持有多伦股份的4000万股质押于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质押期限为18个月。尔后,将其他所持股权减持殆尽,再将仅剩的且已质押的4000万股易手李勇鸿。
一位市场人士据此分析,陈隆基从4月7日减持多伦股份开始,应该已决定从多伦股份全面退出,其所持股权在9月8日已经全部解除质押,10月20日再次质押4000万股,或许是操作上作为实际控制人无法从二级市场全部减持套现,这才如此进行特殊安排。
该人士认为,从这部分股权质押融资后进行转让实现卖壳来看,李勇鸿很可能是代替陈隆基持股,因为多伦投资承诺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12个月内依法不转让已拥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而一年后,新的实际控制人注入资产的定向增发已可完成,届时,不但这部分股权随时都能套现,新的实际控制人又实现了空手套白狼式的借壳上市,可谓两全其美。
高岗上的精准减持
陈隆基减持多伦股份股权的“运气”,令人叹为观止。
从减持发生的时间来看,多伦股份控股股东多伦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套现,基本与其暴涨后的阶段高位股价同步。
如今年4月、9月多伦投资的集中竞价加大宗交易减持,正是多伦股份因国际板概念、涉矿概念疯狂拉抬股价后的高位,并且多伦股份今年的股价,还是陈隆基入主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数据显示,从年初的低点到8月上旬的高点,多伦股份的股价涨幅高达164%。
事实上,多伦投资所持多伦股份股权早在2009年就已全面解禁上市,但在今年之前却未见任何减持。
更巧合的是,与多伦投资一样,早已解禁的多伦股份原始股东泉州市区经济发展公司、福建投资开发总公司,也选择在今年概念故事纷至沓来的历史高位股价,借机进行大规模减持套现。
问题在于,多伦股份3月8日和7月1日放量涨停后,均走出一波彪悍行情,尤其是7月1日至8月8日的27个
交易日,涨幅高达136.47%。这两波独立行情,分别被国际板概念和涉矿概念传闻包围。
查阅历史公告发现,多伦股份仅在7月19日和8月9日分别发布澄清公告和股票异动公告,而前者对涉矿传闻采取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后者才针对涉及矿产业务及稀土概念等市场传闻进行否认。
多伦股份对国际板概念传闻充耳不闻及澄清公告姗姗来迟的背后,陈隆基却忙不迭借机完成了数亿金额的高位减持套现。
无法释疑的还在于,多伦股份的8月9日公告中,信誓旦旦提出的在未来可预见的至少三个月内,未有关于控股权可能发生变化的事项发生,但仅仅在三个多月后,就实现了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前述市场人士指出,多伦股份在以往更有含金量的“黄金+迪士尼”概念传闻中,均未出现像今年这般惊艳的股价飙涨行情,而恰巧在今年实际控制人减持、卖壳之际,概念传闻如此疯狂拉抬股价,引发的市场联想和猜疑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作为老牌资本玩家的陈隆基,多年来一直通过多伦投资所持多伦股份股权,进行滚动质押融资。根据2010年9月16日公告,多伦投资所持多伦股份的124314430股,已质押12200万股;2011年4月13日公告显示,多伦投资仍有9700万股多伦股份股权已质押,并且此时陈隆基已开始大笔减持套现。
因此,鉴于多伦股份股价与实际控制人减持、卖壳举动异乎寻常的相互呼应联动,亦有市场声音怀疑其股权质押融资资金,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参与二级市场炒作。
多次的资产大挪移
多伦股份(600696.SH)城头变换大王旗,李勇鸿接替陈隆基成为实际控制人之际,公司转型煤化工的新故事已经开始讲述。
其实,这已是多伦股份上市以来第二次主业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多伦股份原名福建豪盛,是A股首家“台资概念”上市公司,曾一度入选上证30指数样本股,成为市场追逐的一个热点。
2000年11月,福建豪盛迎来新东家——原籍福建福清的香港居民陈隆基。从此,不仅公司名称经历了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到多伦股份的变迁,公司注册地也实现了福建泉州、福州到上海的变化。
最富有魔幻色彩的变化则是,一系列围绕多伦股份的资本运作倒腾轮番上演,资本玩家最终实现了由“借鸡生蛋,用蛋还鸡”到“既不还鸡,也不还蛋”的袖里乾坤。
陈隆基在今年12月1日以3.6亿元将多伦股份控制权卖给李勇鸿之前,已经多次对公司资产进行了乾坤大挪移。
今年9月6日,多伦股份披露,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多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多伦)51%(全部)股权,以账面净资产为参考依据,协议作价5500万元转让给北京富成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富成源)。
早在2007年9月,多伦股份就将上海多伦39%股权,以原始出资(注册资本)为据,作价3900万元,转让给北京富成源。
上海多伦承接开发的是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2005年11月24日,多伦股份通过参与挂牌竞买,竞得这块面积为42258平方米土地,规划建筑容积率为3.95万平方米/公顷,成交价格为65037万元。
当时,多伦股份称,上述地块的取得,是公司实施跨地域发展战略的突破性成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该地块是上海市黄金地段,有着“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之称,确实价值不菲。此后,多伦股份多次甚嚣尘上的迪士尼概念行情,正是来源于此。
然而,市场冀望颇高的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开发,最终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上海多伦股权第一次转让时,多伦股份尚称,一年多,公司为启动该项目做好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一旦股权转让成功,项目有效启动,将给公司带来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第二次转让却表述为“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减少损失”,并且理由之一是“拆迁期限未获延期”。
市场对此多有诟病,认为多伦股份耗时6年苦心经营,却是为了在实际控制人卖壳之前,将此剥离后成为净壳,此举存在贱卖或转移优质资产的嫌疑。
而上海多伦前后两次的买方均为北京富成源,该公司只是一家投资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建筑材料等,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没有任何房地产开发资质,却对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上海多伦进行了蛇吞象。
疑点重重的过往历史
采用类似剥离上海多伦手法的还有,多伦股份2010年2月将公司持有的上海惟远的40%股权,以10500万元的价格,协议作价转让给北京森隆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森隆)。
这份股权系多伦股份2008年9月以1.2亿元的评估价格,从北京森隆购买获得。上海惟远分别持有黑龙江新东矿业和黑龙江翔远矿业各85%股权。
多伦股份当时的公告称,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可预期获得连续稳定的投资收益,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宣称,标的矿山已具备开采的生产条件,预计生产和达产时间为2009年下半年。
根据当时的评估预计,新东矿业年净利润1284.53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翔远矿业年净利润7157.43万元,投资回收期1.55年。
可是,仅一年半时间,多伦股份就以“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惟远的资产出现较大减值”为由,以低于当初收购价1500万元的价格,让北京森隆回购。
“既然当初预计2009年下半年达产,为何要在投入期进入、在能够获得收益的达产期贱卖退出?”有投资者质疑。
而根据多伦股份出售矿业资产公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上海惟远的账面总资产为39965.64万元,净资产 19045.84万元,实现的净利润为亏损1876.74万元。
为此,有投资者曾呼吁监管部门,对多伦股份前后矛盾的收购和出售矿业资产行为,采取监管措施,审查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市场甚至怀疑,涉及上海多伦的北京富成源,与上海惟远关联的北京森隆,其注册地均来自偏僻并且鲜见企业办公的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域,指称多伦股份存在利用影子公司、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嫌疑。
查阅多伦股份历史公告,类似这种疑点重重的交易为数甚多。
举一个陈隆基入主之初的例子:2001年7月31日,多伦股份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公告,决定与陈隆基旗下的利嘉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公司置出资产按照账面值467234305.12元作价,置入资产按照评估值508525429元作价,差价部分的41291123.88元以货币方式支付给利嘉集团。
当时,多伦股份的置出资产,包括21宗建筑面积为42838.02平方米的房产、长期投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及用地面积为79635.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注册商标、存货等无形资产。置入资产为利嘉集团建筑面积14123平方米的商场、建筑面积62043.28平方米及地下车位209个的在建工程。
其中,置出资产中的长期投资是通过豪盛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豪盛(广东)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以账面值41875574.17元作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2000年11月11日公告,豪盛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豪盛(广东)有限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利嘉集团的金额为102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