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安:IT市场为何频现“天价”采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21:54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IT市场频现的“天价”采购引起了很多人对政府集中采购的非议。如果简单地将形成“天价”的“荣誉称号”授予集中采购机构,笔者认为有失公道。
那么,“天价”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遏制“天价”呢?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供商榷。
形成“天价”的原因
原因一:参数的指向性。采购人参照某一品牌或自己喜爱的产品拟定采购设备的技术参数无可非议,但如果将该参数作为政府采购的依据可能就会有失偏颇。
原因二:超过项目实际要求的招标资质。在众多的招标公告中,你都会看到项目招标设定了一定的资质,但很多时候你看到的资质是高于项目的实际要求的。这也就排斥了潜在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原因三:超标准的服务时限。很多IT项目招标文件都会要求投标供应商提供“原厂商三年免费上门服务”的承诺。拿台式计算机作例,主机三年质保,可是包括显示器、键盘、硬盘、显卡、音响及鼠标等能实行三年免费上门服务吗?这种希望“天上掉馅饼”的服务观能不推高设备的采购价吗?
原因四:个性化产品。笔者从事政府采购工作10年有余,一直坚持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办公设备(特殊岗位和要求除外)以成熟产品和能够满足日常公务处理为目标的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碰到一些采购人对个性化产品情有独钟,这会把批量采购分成更小批量且一个品牌都无法完成投标的个性化产品,如此怎能形成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
原因五:奢侈化产品。从今年IT市场出现的“天价”采购案例中,“奢侈化产品”是主角。如ipod touch4做U盘就是典型的奢侈化产品例子。
遏制“天价”的对策
对策一:加强政策法规和专业业务学习。笔者认为,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成为政策法规的专家,更应该成为专业业务的能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说理有力,说事有据;才能纠正招标文件中技术参数、技术方案、招标资质等有可能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偏差。
对策二:积极宣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执行制度不动摇。笔者认为,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宣传解释、专家论证,甚至是报请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裁决等方法,坚决将影响公平公正的歧视性条款“挡在”招标文件之外。
对策三:集中采购机构要加强“两感”,把好“两关”,杜绝“天价”出现。所谓“两感”,一是责任感,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要热爱政府采购事业,时刻把“公开、公平、公正”装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二是敏感,是指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对通用办公设备的市场平均价、目前业界的基本动态敏感,牢牢掌握说理论时的主动权。
所谓“两关”,一是更正关,招标文件发出后,对潜在投标人提出的指向性参数、过高的招标资质、超时限服务等等情况通过沟通后要坚决作出更正,决不迁就;二是评标监督关,指在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价格差异过大、不可比的产品、评委的评分界定等情况要加强监督,对于专家评委为迎合采购人要求打出畸形分行为要坚决制止,决不手软。
我想,集中采购机构在采购人及各方的支持下,在认真把好编制招标文件关口后,加强“两感”,把好“两关”,就一定能够杜绝“天价”出现。
(作者单位: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