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节能减排报告民间版出炉 贵青宁排最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3:4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效果的区域间版图如何?不同地区在“十二五”该选择怎样的节能减排路径?日前,有机构试图对此给出“民间”的分析与梳理。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编王小康公开表示,“如果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报告》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以下简称“工业节能协会”)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联合发布。其中,采取了三大指标,即节能减排的效果指数、努力程度指数和潜力实现指数,对“十一五”期间全国各个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综合排名。

   “十二五”开局之年将收官,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完成“十二五”指标,地方决策者们面临诸多路径选择。如发展新型产业替代传统产业?还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对此,《报告》编撰者们作为行业参与者,试图给出相关建议。

   贵青宁三省排位最后

   “从行政区域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意义”。

   王小康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会向以市场力量推进的模式来演化,但不会改变“十一五”期间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格局,因此“从行政区域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全面对比各地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总体效果,《报告》构建了一个由效果指数、努力程度指数和潜力实现指数三个指数构成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数。

   其中,效果指数反映各地减排取得的实效。取值2010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努力程度指数则反映各地节能减排的努力程度,主要看“节能减排目标的超额完成百分比”。而潜力实现指数则反映各地区节能减排与最好的地区存在的差距。

   “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数就是将上述三个指数再按照0.5、0.25、0.25的权重进行求和。”工业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闫长乐对本报解释,“我们根据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数对各地区进行分类。”

   根据上述三个指标,《报告》画出了节能减排效果的区域版图。即第一类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最好,其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值在2-3之间的地区,分布在东部地区,包含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第二类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次之,其节能减排总额指数值在1.5-2之间,其中包括东部的天津、河北、福建、山东和海南,中部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的重庆、四川、陕西和云南,东北三省。

   “第三类地区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值在1-1.5之间,包含中部的山西、西部的广西、甘肃和内蒙古。”闫长乐分析,“第四类地区主要包括了贵州、青海和宁夏,其节能减排总体效果最差,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值在1以下。”

   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本报指出,“上述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各地节能减排绩效的差异,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十一五’期间各地指标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

   不同地区的路径差异

   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政策上,第一类地区应将重点放在交通和建筑节能上,而第二类地区则应放在工业节能上。

   在“十一五”各地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报告》对“十二五”期间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三类地区的不同类型省份给了具体的建议。

   《报告》指出,东部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地区,其节能减排基础好。但该地区的省市大体上分两类,其节能减排政策也略有差异。

   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第一类地区的前述五省市,应优先通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文化创意、交通物流和商贸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而第二类地区的五省市则应首先加快传统产业淘汰步伐,坚决淘汰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时制定高耗能产业的退出机制,其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政策上,第一类地区应将重点放在交通和建筑节能上,而第二类地区则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支持高耗能产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燃煤锅炉改造和节能新设备的推广。”闫长乐指出。

   闫长乐同时强调,东部地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1.1%,但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9.5%,单位面积的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8倍,单位面积的SO2、NOx排放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和3.7倍,因此,应率先在全国尝试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

   根据《报告》建议,这两类地区在减排的重点上也应有明显侧重,即前者的重点在管理减排,即通过加强对各地减排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保障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以提高企业的达标排放水平;而后者重在工程减排,即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高耗能产业的淘汰力度。

   “与东部地区不同,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其节能减排政策也大为不同。”闫长乐介绍。

   《报告》建议,在产业调整政策上,该地区的重点应是重点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政策上,由于该地区省份的第二产业,正处于传统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过渡的阶段,工业节能潜力很大,因此重点放在工业节能上;在减排重点上,主要以工程减排为主,即应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规模以上燃煤脱硫、脱硝机组以及建成一批废水深度治理工程、钢铁烧结烟气脱硫设施等工程。

   相较之下,西部地区幅员广阔,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压力最大。从节能减排综合指数排名来看,该地区包含第二类地区的四个省市、第三类地区的三个省区、第四类地区的三个省区。

   在产业调整政策上,“第二类和第三类地区产业调整的重点是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聚集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报告》指出,“第四类地区优化结构的重点是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