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催生新语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0: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多年来,人们一直努力发明更好更通用的世界语言,然而效果却远不及好莱坞娱乐工业的无心插柳。以《星际迷航》、《指环王》和《阿凡达》为代表的电影,构建了狂受影迷追捧的各种新语言
谭薇/编译
在旁人眼中,30岁的加州大学语言学学生彼得森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技术宅男——成日流连于某些小众网站,偶尔露面也是在学校的研讨会上。直到美国HBO奇幻剧集《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下称《冰火》)的热播,众人才发现,这位终日浸淫在语法、单词中的“语言工”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那堂吉诃德式的梦想——构建一门新的世界语,其中包括冰火大陆上Dothraki族日常使用的3250个单词。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Dothraki的词汇量扩展到10万个。
用电影《阿凡达》中纳威语的缔造者、南加州大学名誉教授弗洛姆的话来说,“外星语言等于无意义、无语法的胡扯”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好莱坞更需要像彼得森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创建一门结构化的语言,以免其苦心经营的奇幻世界沦为缺乏真实感的空中楼阁。所谓结构化,即是指有着一定的语法规则、字母表及日常交流所需的词汇量,从模棱两可的语言游戏到切实可行的专业化的语法建构,《指环王》、《阿凡达》和《冰火》的大红大紫亦为这一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追捧新语言
在《冰火》同名小说原著中,作者乔治·马丁对Dothraki语仅是一笔带过,电视剧的执行制片人却希望将其打造为一门完整的语言。《冰火》第一季中,有若干场景从头到尾均是以复杂的Dothraki语进行,仅配以英文字幕;Dothraki部落首领甚至以宾-谓-主的语法结构发表了一篇长达两分半钟的独白。
“语呆族”的诞生或可用“爱屋及乌”的心理学效应来解释。在《冰火》的旧金山见面会上,粉丝们自发组织专题讨论会,反复观看Dothraki语出现的片段;去年10月,来自六七个国家的纳威语“教师代表”齐聚加州索诺玛县,邀请弗洛姆就语法、词汇等问题进行答疑。在今年7月的某个问答会上,至少有七八位与会者用流利的纳威语向弗洛姆提问,令他几乎疑心自己“身在潘多拉星”;如今,弗洛姆还将应迪士尼公司之邀,为明年3月上映的科幻电影《约翰·卡特》打造一门名为Barsoomian的火星语。
“好莱坞的理念正发生巨变。他们意识到结构化语言拥有强大的受众基础。”里德大学的语言学教授皮尔森日前亦宣布加入新语言阵营,为NBC短剧《黑色天空》中的蚁族外星人“量身定做”Thhtmaa语。
无心插柳
事实上,构造一门新世界语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梦想。早在19世纪70年代,一位波兰博士便发明了简化版国际通用语言,以期“为世界带来和平”。应用语言心理学专家埃尔金发明了旨在表达女性诉求的Láaden语,譬如,“bala”一词的意思是:出于某种原因我很生气,但我无能为力。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诞生的数百种新“社会语”无一能够站稳脚跟,与电影、电视、小说、游戏中奇幻语所受到的狂热追捧可谓天壤之别。
“为了发明更好更通用的世界语,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然而其效果远不如娱乐工业的无心插柳。”《虚构语之地》一书的作者艾丽卡·奥克伦特认为,究其原因,乃是学习外语多是一种感性决定,而非出于实用目的,就像人们因为崇尚巴黎的艺术气质而学习法语一样,更重要的是能够融入某个群体的“归属感”。
23岁的德国萨尔州大学学生利陶耳则将科幻电影系列《星际迷航》的诞生视为“虚构语种”发展史的分水岭。剧中的klingon语风靡世界数十年而不衰,不仅催生了klingon语言学院、klingon官方词典及klingon版《哈姆雷特》,甚至被收入国际标准ISO 639-2之中。“我是看着《风中奇缘》长大的一代,剧中的印第安人总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位身兼《Dothraki大辞典》及《语法指南》编辑等数职的语言学研究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象,因为“语言学的多元化是‘浸入’某种新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