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灵宝: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0:12 来源: 经济试点报□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 志
一座从唐朝时已出产黄金的城市,为新中国奉献了40余年、贡献了740多万两黄金的城市——灵宝,这一名字中包涵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城市,如今在黄金资源开采遭遇瓶颈时,正在进行着非黄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近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将河南省濮阳、焦作、灵宝三市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城市转型试点。
灵宝,这座靠着黄金资源起家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在遭遇黄金资源开发瓶颈之时,会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这个曾经以“黄金立市”的城市下一步如何突破资源枯竭的瓶颈,抓住这一难得的转型机遇?
资源枯竭 掣肘经济
毫无疑问,灵宝的发展与黄金资源的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76年,以枪马金矿开工为标志,拉开了灵宝黄金工业发展的序幕。到1980年,灵宝黄金产量首次突破万两大关。随后,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带动下,金矿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2007年,灵宝境内的黄金产量已高达62.3万两。
然而,伴随着黄金资源的大肆开发和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等问题也随着而来。
据灵宝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大量采掘黄金不可避免地给灵宝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各个矿区浅表层资源逐步枯竭。1吨矿石含金量由二三十克降到两三克。2007年底,灵宝全市金矿的平均可开采年限仅为4.6年。
随着灵宝黄金“无米下炊时代”的到来,以及黄金等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也使得灵宝的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地方财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资料显示:2008年,灵宝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亿元,支出却高达13.9亿元,财政缺口为6.9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属地黄金工矿企业的10所学校和5所医院等社会服务性机构全部转到地方,伴随而来的工矿职工住房、社保等问题均需要由地方负责,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黄金资源枯竭对灵宝市经济的影响不仅于此,据上述灵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黄金产业效益的不断下滑和采掘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增高,达到5%左右。
同时,长期以来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治理的做法,也使灵宝市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根据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类型划分标准,保有可开采量服务年限不足5年的,属严重危机矿区;不足10年的,属中度危机矿区;不足15年的属轻度危机矿区,灵宝市矿山已经属于严重危机之列。2009年3月,灵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作为“中国金城”的灵宝,少了黄金资源,其经济的发展靠什么承载?
打造非金拳头产业
《易经》曰:变则通,通则长久。
对于长期依靠黄金资源的灵宝财政来说,黄金资源的接近枯竭使得灵宝市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的境地。
据了解,从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灵宝共接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共计3.18亿元。积极发展非金属多种经营。同时,灵宝市通过自身挖潜,果品产业和旅游业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灵宝市发改委副主任翟占军介绍,灵宝市多年来坚持探索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精吃“资源饭”,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工业的率先转型带动农业、城市和第三产业的转型。
“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三产活市的发展战略,以扩大开放、项目带动为抓手,提升两大基地建设质量,培育机械、化工、建材、医药四大替代产业,延长黄金产业链条。”翟占军表示。
与此同时,灵宝还充分发挥全国“苹果之乡”品牌优势,以建设新型果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实施了景源10万吨果蔬加工,宝励浩3万吨芦笋加工等一批果品深加工项目,巩固率灵宝在河南省的果汁行业龙头地位。
据灵宝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张建民介绍,目前灵宝市果蔬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年加工浓缩果汁能力24万吨,年消化果蔬180万吨,被确定为“中国果菜加工十强县市”。
在立足延长黄金生产链条和打造果蔬加工业的基础上,近年来,灵宝的文化旅游业也在同步发展。
翟占军介绍,为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灵宝市采取政府融资、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全力打造历史文化游、黄金文化游、生态果乡游、民俗文化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