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外交应跳出救火式怪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6:56 来源: 时代周报

  2011年即将画上句号,一年来,特别是年底这段时间,中国周边环境波诡云谲,无论海洋还是陆地,大有“四处冒烟”的趋势。中国外交进入困局,而此前一直没有离开亚洲的美国高调“返回亚洲”,加上周边地缘格局震荡。中国周边安全战略需要反思、审定与修正。

  祸福相倚,变局才能引发反思,反思才能破旧立新。中国的困境在于一个传统大国处于崛起的过程之中。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然带来既有权力格局的剧烈调整,会引起周围邻居的不安全感。当国内热议“大国崛起”的时候,关注的是欧美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而没有关注这些大国崛起时那些被挑落下马的失败者或者大国崛起的“垫脚石”。中国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换个角度说,最先感知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的也是中国的邻居,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需要平滑和安抚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进而建立双边或者多边的互信机制,让中国的崛起不再是威胁,而是一大利好。

  中国地缘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建立良好周边环境的难度。在世界大国中,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只有19世纪的德国可以与之相比。中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海上邻国有6个。简单分析一下这些数字,就可以明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及其邻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半壁江山,世界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7个在这一地区,中国及其周边保持和平与稳定则构成了一个和平的世界岛。而世界9个有核国家中,有5个分布在这一地区。英国和美国都是岛屿型国家,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降低了崛起的成本,而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一场“光荣的小战争”而一战成名。中国面临的是像奥尔森所说的“集体行动”的困境,要把周边20个国家“摆平”,谈何容易?

  中国周边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中国崛起与否,近两年美国“回归”带来的中国周边环境的逆转,更多的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赤字的结果。而要减少外交赤字,需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统筹周边外交战略,明确自身定位。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要基于本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周边外交需要一个统一的战略,而不是人为地切割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不同的地区。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从大陆走向海洋是中国发展大趋势。陆上安全是走向海洋的前提,从朝鲜经由俄罗斯、蒙古到中亚各国的北方陆地一线是中国安全的后方,因此,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北方一线是稳定的,那么中国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安全威胁。东南沿海经由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一线是中国的财源通道,中国由大国到强国之路有赖于此。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构成了中国地缘政治的支点,尤其是后两者是中国成为两洋国家的支撑点,在强化与地缘支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它们推进政治经济转型,减小双边关系的突变性。

  第二,建立适应中国崛起需要的外交与国防架构。美国的外交国防具有一个强大的班子,除了总统之外,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助理都是核心部门。中国也需要国家级的委员会,统筹外交与国防,制定统一的外交与防务战略,军事的铁拳戴上外交的天鹅绒手套。最近解放军总参谋部成立的战略规划部更多是协调军种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仅此并不够。与此同时,面对美国“回归东南亚”的形势,中国高层领导密集访问东南亚国家,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访问越南、泰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将出访缅甸,在此之前,中国驻缅大使会见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在统一的周边安全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周边外交有望走出“救火式外交”的怪圈。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外交尤其如此。

  第三,用国内的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增强国家信誉,提升国家形象。“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国处于软硬转换之中。人均GDP与周边国家相比,大体处于中等水平,经济潜力尚未发掘出来。相比之下,中国的基尼系数却名列前茅,一个豪富与赤贫共存的社会,必然是穷人绝望,富人危险,大量的官员家属、富豪移居海外昭示着中国的强国之路依然漫长。

  危机总是危险与机遇的合体,周边形势的逆转这一危险,也逼迫中国通过调整内政与外交寻求和平崛起的机遇。祸福转化就在于视野、智慧与意志之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