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快速城市化反思:放下权力和知识的傲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5:11 来源: 南方周末

  【转型探照灯】

  2011年12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上,龙应台女士讲述了香港和台湾城市变迁中的“一个半故事”:随着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溃败,香港的调景岭和台北的宝藏岩成为了战后老兵们的聚居地。而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之下,原本均为一片荒山的调景岭,最终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屋村”;而台北宝藏岩则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多年干预和努力下,从原本规划中的公园用地,转型为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社区。

  在台北文化局局长任上直接推动宝藏岩保护规划的龙应台女士,坦承这一社区转型至今“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还将遭遇到更多“新的问题”。但是她更在意的是,这一由社区居民、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等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动的社区转型案例,应该成为一个“因为有根,因此能够不断生长变化”的生命体。

  由此,龙应台引出了她自己多年观察、思考和实践后的一个观点:现代性的核心条件之一,就在于“公民有权解释自己”。正因为这一权利的存在,生活在宝藏岩的老兵们才能够不断推动“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学界”和“我们的建筑师”去关注、构思和推动某种历史记忆的保存规划,因为那是“我们的传统”。

  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历程,可能有着某种微妙的历史相似性: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城市的“人口爆炸”。香港和台湾是因为大半个世纪前的战乱,而大陆是因为近30年快速的城镇化。

  与欧美等经历了上百年时间成长起来的城市形态不同,中国大陆这些承受着“成长之痛”的年轻城市的管理者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思索过去和未来,只能在短时间内近乎疲于奔命地应付着当下无处不在的冲突与矛盾。

  但是就在近期的一系列观察与报道过程中,身为经济记者的我们也注意到这一“野蛮生长”的城市化进程步入转型的迹象: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长比率渐趋稳定;“人口红利”的变化使得整个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诸多社会矛盾浮出水面的同时,新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也正在形成之中。

  正如许多社会观察与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从“上半场”转入“下半场”。在这一关键的转型阶段,单一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将逐渐被精细的多元化价值观所取代,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质疑、讨论与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提前经历着“下半场”转型的香港和台湾,应当可以提供更多的借鉴与经验。当记者就中国城市化转型的“下半场”向龙应台提问时,她沉思片刻,给出了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回答。

  在她看来,在向“现代”转型的中国城市中,一方面政府和学界要学会放下“权力的傲慢”与“知识的傲慢”,学会更多地倾听人民的声音,因为“人民才是真正的业主”。

  “更重要的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要学会更加自信和权利的主张。”在她看来,作为需要“解释自己”的公民,如果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思考,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是什么,“即使政府和学者愿意来倾听,你也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也许,只有当社会公民成熟到足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要时,具备生命力的“公民建筑”才能在这片土地上丰茂成长。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