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黄海重组几近梦破 股权受让方迟迟不接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23:2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青岛报道

   21日11时,青岛市李沧区沧安路1号,浓重的雾气下,“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黄海’,600579)乘用轻卡子午胎生产基地”的牌子若隐若现,其背后是老旧的厂房,周边是已经被拆平的大片空地。作为山东省第一家轮胎行业上市公司,如今的ST黄海已经难现往昔的辉煌,其前景如弥漫的大雾天气一样,变得扑朔迷离。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从7日至今,ST黄海已经连续发布了4次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公告,股价从7.5元/股一路跌至4.5元/股,跌幅达到40%。而在暴跌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车汽修(集团)总公司(下称“中车集团”)为其寻来的大买家———江苏凯威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凯威化工”)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迟迟没有足额交付保证金。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连年亏损下,ST黄海的资产状况越发堪忧,其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100%,净资产为-0.52元。

   “我们也很焦急。”22日,ST黄海董秘孙荣青对导报记者表示,实际控制人中车集团正在与凯威化工积极协商,努力促成此事,但目前公司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法。

  重组消息爆出股价即被“腰斩”

   “集团都搬走了,只剩下股份公司还在。”21日,导报记者按照ST黄海公告中的地址,来到李沧区沧安路1号时,看到的是大片被拆除的空地,只有一栋18层的办公楼孤单地矗立其中。门卫说,这原本是黄海橡胶集团的办公楼,如今已易主。

   在门卫的指引下,导报记者穿过空地,找到了ST黄海的厂区。简单的告示牌、悬挂着的破烂条幅、略显老旧的厂房都透露出企业的窘境。导报记者从ST黄海历年年报中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这家轮胎生产企业的净利润指标始终在巨亏与微利间徘徊,2008年亏损金额更是高达3.37亿元。

   “生产线仍在运转,不过工资很低。”ST黄海的一名工人说,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未得到改善。

   不过,这家从2006年就开始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今年遇到了一次翻身的良机。10月20日,ST黄海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黄海集团与凯威化工、上海永邦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下称《协议》),以7.4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ST黄海45.16%股权分别转让给这3家公司。其中,凯威化工拟受让6390万股,占总股本的25%,有望成为第一大股东。

   然而,本是利好的资产重组消息,发生在ST黄海身上,却成为暴跌的导火索。股权转让消息发布后,ST黄海的股价急转直下,从9.95元/股一路下跌至4.51元/股,两个多月时间,即被“腰斩”。

   市场分析认为,ST黄海股价暴跌,缘于投资者对重组方能力的质疑。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凯威化工受让股权的总价款共计约为4.7亿元,而《协议》中的收购资金来源一项却表明,凯威化工的资金实力极其有限,自有资金及累计利润总共才7200万元,收购股权的3.5亿元要靠信托方式才能获得。ST黄海在10月28日公布的风险提示性公告中表明,凯威化工的资金来源及融资计划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股权转让存在一定风险。

  担忧巨亏 受让方迟迟不接手

   按照约定,在《协议》签署后5个工作日内,凯威化工须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的30%作为保证金,共计1.4亿元。然而,现在距协议签署日期已两个多月,凯威化工仅支付了3000万元,连保证金的“零头”都不到。 “我们也很焦急。”孙荣青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当时股权转让协议签订时候的双方约定,5个工作日内股权转让的保证金应该到账,但是现在总共到账7000万元。“按照我们当时看到的合约和股权转让权益书,应该算是违约,不过本着促成此事的态度,公司实际控制人方面正在与其积极协商。”

   据了解,此次股权转让行为由ST黄海实际控制人中车集团主导,包括凯威化工在内的3家接手企业均由其引入,公司此前并没有进行过深入了解。

   “资金未到位的问题双方一直在沟通,但是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导报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中车集团方面,一名负责相关工作的赵姓人士表示,30%的保证金只是个要求,“对方回复的态度还是很积极,想要做成这件事情。”

   导报记者随后又试图联系凯威化工方面,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不过,有投资者对导报记者表示,随着ST黄海股价一跌再跌,凯威化工接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孙荣青表示,如果按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方的损失肯定是较大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正在和两家公司进行谈判,“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实际控制人方面的明确答复。”

   而上述中车集团人士表示,亏损是受让方应该考虑的问题,“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时间点与股价暴跌没有必然联系,至于转让价格是否会修改,我们也不好说,只能按规定办。”

  净资产成负数 重组路越走越坎坷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员工对企业还抱有希望。一名老职工向导报记者回忆起黄海橡胶鼎盛时期的情况时依然充满自豪,“当时经销商就在门口堵着,货一出厂就被抢空,员工都是加班加点的干。”

   而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近年的亏损历程中,ST黄海曾有多次重组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没有成功。

   2006年9月9日,ST黄海实际控制人中车集团在对公司的收购报告书中承诺:在收购完成后36个月内,将以黄海股份为主导,对中车集团下属的各橡胶轮胎企业进行整合。然而在3年后,这一承诺并未兑现。

   2009年5月,ST黄海又曾推出重组方案,公司拟以7.95元/股为发行底价,向青岛齐华非公开发行约1.623亿股,以此收购齐华矿业100%股权,中车集团则购买上市公司全部资产及负债,同时承接上市公司的所有员工和业务。若完成重组,ST黄海主业将由轮胎生产销售变为矿产开采加工。不过,由于土地和环保审批等原因,重组最终未能成行。

   重组计划迟迟未定,ST黄海的境况却越发堪忧。导报记者查阅公司经营报表发现,多年的亏损,已经让ST黄海的净资产成为负数,为-0.52元。同时公司负债率从2006年的79.07%一路攀升到2010年的102.49%,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104.09%。而在本身轮胎等主营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下,这种情况只能越发严重。这也意味着,接手重组方支付的潜在成本不断增加。有分析人士表示,凯威化工迟迟不肯出手背后,也是对此担忧。

   更有投资者对导报记者表示,即便接盘,凯威化工的实力也很难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公司不如另找买家。孙荣青就此向导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来,实际控制人仍在积极促成此事,凯威化工接手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