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零售业十大关键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23:2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2011年对于我国零售业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外资零售巨头在这一年风光大减,沃尔玛、家乐福双陷“价欺门”,易买得败北,乐天玛特关店,四大外资零售巨头齐“换帅”;经历短时间“井喷式”发展后,团购网站一夜入冬;淘宝商城的一场混战折射出电商企业转型之痛……

   与外资企业、电商的不如意相比,内资传统零售企业则略显从容。苏宁电器等进军电商,上海徐家汇商城、文峰大世界、宁波三江等争相登陆资本市场,零售企业尝鲜微博(http://weibo.com)营销则给这个“秋天”增添了一抹艳丽色彩……

   在进与退、成与败的背后,盘点色彩斑斓的2011,或许将为零售业的2012校正前行轨迹。

   ●关键词:断供

   ●当事人:家乐福、康师傅等

   ●回放: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盈利的运作模式,零售商在与供货商的相处中一直很强势。但随着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年初,继六福珠宝因不愿进入新世界百货的一家新店被要求撤出其核心店的风波后,饼干巨头卡夫因扣点问题未与联华超市谈拢,而被联华全线封杀旗下系列产品。随后,家乐福坚持扣除康师傅经典系列0.2元涨价中的一半,康师傅方面则认为家乐福返点要求太过苛刻,双方几经谈判没有结果,出现了全国家乐福超市康师傅方便面断供的一幕。

   ●点评: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零供矛盾频现的根本原因。随着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商靠收取“进场费”赚取利润不能长久,整合供货商资源,与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势在必行。对供货商而言,必须通过兼并整合成为强势品牌集合体,才能拥有话语权。

   ●关键词:价格欺诈

   ●当事人:家乐福、沃尔玛等

   ●回放:今年年初,外资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不得不为其在中国玩的价格游戏付出代价。由于在多个城市的多家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国家发改委向家乐福、沃尔玛开出了对外资零售商的首张罚单。除责令两家超市改正外,还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最高处以50万元罚款。

   ●点评: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出现价格欺诈的背后,是中外零售商激烈竞争的现状:伴随着与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一大批本土零售商成功升级,在经历了最初的低价优势后,跨国零售商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面对国内零售商的竞争,这些零售巨头考虑的不是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寻找有效的营销思路,却玩起了价格游戏。只是,当那些虚构原价、瞒天过海的把戏曝光后,家乐福、沃尔玛损失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包括其品牌形象和跨国公司的诚信。

   ●关键词:跨界经营

   ●当事人:苏宁、京东商城等

   ●回放:零售商的竞争正从线下全面拓展至线上。当电子商务越来越发达,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成为许多零售商的共同选择。从在易购网上卖书开始,苏宁电器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并抛出未来10年战略规划,试图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改变传统家电零售商的单一角色。

   传统电商京东商城在线上电子商品销售的业绩有目共睹,其在快速扩张同时也开始涉足百货领域;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则在卖书吸引人气的同时,将销售的商品全面扩展至百货领域。网上百货商品,已成为诸多零售商共同的目标定位。

   ●点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零售商来说,这仅是营销战场和方式的拓展。消费者在看中便利的同时,更关注售后服务的质量会否有所提高。

   ●关键词:败退

   ●当事人:乐天玛特、易买得

   ●回放:继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易买得因亏损低价出售7家卖场后,同样来自韩国的乐天玛特又被爆出在华业绩不佳、连续3年亏损的消息。乐天玛特进入山东市场的第一家门店———乐天玛特青岛城阳店今年1月因经营惨淡而停业。

   作为韩国乐天集团下属的专营大型超市的子公司,乐天玛特2008年6月通过收购万客隆进入中国市场。截至目前,乐天玛特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达到87家,其快速扩张的海外市场规模仅在中国已超过乐天玛特韩国大本营84家门店的规模,但业绩却连遭亏损。2008年成立的乐天玛特青岛法人,2008年至2010年分别亏损17亿韩元、127亿韩元和166亿韩元。

   ●点评:本土化困境造成了韩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缓慢。易买得前期的重点城市布局战略较为成功,但是后期发展陷入扩张陷阱,企业扩张规划过于超前,投资过于盲目,由此导致其在投资收益率上迟迟得不到回报,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如果外资零售企业不能在内控能力、本土化策略等方面作出整改,那么在华发展速度将持续减慢。

   ●关键词:“勾兑门”

   ●当事人:味千拉面、肯德基等

   ●回放:味千拉面的骨汤由浓缩液勾兑制作而成,而非其宣传的现场猪骨熬制;肯德基所售7.5元一杯的纯豆浆是用豆浆粉冲制而成,而非现场磨制……消费者在经历了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之后开始追求洋品牌,视洋品牌为安全、可靠的象征,并付出数倍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去享受洋品牌们所谓的高质量时,却再度遭遇味千拉面“骨汤门”、肯德基“豆浆门”的重创,消费者曾经十分信任的洋品牌也面临诚信危机。

   ●点评:“骨汤门”后,味千拉面市值一落千丈。洋品牌欺骗了中国消费者,丢掉了企业的诚信,最终结果是伤人伤己。对于国内品牌来说,此道理亦然。在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背后,除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相关标准缺乏外,监管不力也是成因。

   ●关键词:骤然“入冬”

   ●当事人:搜团网、二团网等

   ●回放:在经历了短时间“井喷式”发展后,千“团”大战的火爆情形已不复存在,团购行业一夜入寒冬。

   虽然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便捷的网络支付体系促使团购网站在短时间内迅速生根发芽,但由于竞相压低利润吸引客户,行业内的竞争激烈,加之此前的过度膨胀和近期资本的抽离使部分团购网站资金链断裂,团购网站的冬天来得早而且冷。“消失”的团购网站逐渐增加,仅10月份关闭的团购网站数量就高达456家,行业整合大潮席卷而来。

   ●点评:团购网站骤然“入冬”的背后,是这一新兴业态在中国的先天不足。由于进入门槛低,诸多团购网站一拥而上,使其在与商家的利益分配上极不平衡,而这样的高门槛运营也将那些根基不牢的团购网站击倒。有实力者胜的优胜劣汰法则,再次在团购网站的兴起过程中显现。

   ●关键词:淘宝“伤”城

   ●当事人:淘宝网及其中小卖家

   ●回放:10月,淘宝商城公布的明年招商续签及相关规则受到一些中小卖家的反对,部分中小卖家联合起来成立“反淘宝联盟”,恶意攻击一些诚信经营的淘宝商城大卖家,导致包括韩都衣舍、欧莎、佳能官方旗舰店等网店在售商品全部下架,运营停滞,以期借此逼迫淘宝商城放弃对规则的调整。此后商务部表态,希望淘宝商城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同时对淘宝中小卖家喊话———“必须循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公开表态调整部分政策,并为中小卖家出具贷款担保,出资建立消费者保证金。

   ●点评:淘宝网与中小卖家之间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需求与诸多弱小商户权益保护间的客观矛盾。这一电子商务企业遭遇的转型之痛,还反映出电子商务法制建设滞后于网络市场发展的现实———缺乏完善且有效的反垄断法律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经济纠纷调解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关键词:换帅

   ●当事人:沃尔玛、乐购等

   ●回放:沃尔玛重庆店销售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再度引发信任危机,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被迫离职。而在此前,另外3家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也出现了高管更替的情况:家乐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ars 在8月宣布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明年更换为Thierry;英国零售巨头乐购今年4月进行了人事变动,任命了新的执行副总裁;9月30日,麦德龙发布公告,何哲伟将接替蔡天乐出任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点评:外资零售企业的光环已渐渐褪去,加之享受的优惠政策不断减少,本土企业在很多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面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各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等经营难题,如何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成为外资零售企业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微博营销

   ●当事人:传统零售商

   ●回放:继“触网”之后,微博成为零售商的新宠。一呼百应的微博,被零售商认为是最佳的营销工具。只要能吸引大量“粉丝”,所发布的商品信息就会被迅速转发和浏览,而每一个“粉丝”背后就是一个消费者,如此快捷、即时而又成本低廉的渠道受到各类零售商的青睐。于是,饰品、家装、服饰、旅游、机票……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试水微博营销,纷纷开通官方微博积攒人气,微博俨然就是一个超级百货商场。

   ●点评:微博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其及时性和互动性让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在便于展现企业形象和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传统零售商无论在运营中推出何种新颖的营销模式,都是为了提升利润空间,但这些做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以及经营收益。传统零售企业要想把利润空间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还应从自身经营模式改变的层面上寻求突破。

   ●关键词:上市

   ●当事人:大润发、欧尚等

   ●回放:经历了反垄断审查后,大润发中国公司与法国欧尚中国公司7月在我国香港“捆绑”上市,成为近年来国内综合性商超企业上市的第一大单。作为台湾润泰国际与法国欧尚集团的合资企业,高鑫零售整合其拥有大润发和欧尚两大品牌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在销售规模和单店利润上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

   由于连锁零售企业在国内上市艰难,不少企业便转战香港资本市场。不过,今年国内零售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成功率并不高,仅有上海徐家汇商城、文峰大世界、宁波三江、高鑫零售等连锁零售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红旗连锁、石家庄北国集团等上百家企业还在排队等待。

   ●点评:融资开店扩张,是零售行业竞争的趋势。面对不断进入的跨国零售商,上市成为传统零售企业整合扩张的最好选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