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保资金入市引各方激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23:2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刘翔

   近来,社保资金被频繁地与疲软的股市联系到一起。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将养老保险金余额和住房公积金余额组织起来投入资本市场;紧接着,2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建议,应推进地方社保基金开放股票投资和直接投资的渠道。

   社保资金是否该入市?郭树清和戴相龙的讲话,引发了业内激烈争议。

  背景:养老金“缩水”

   22日,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保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保障,而非投资。褚福灵介绍说,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的全国社保基金,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管理下,早已实现多渠道投资。

   如其所言,有消息显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已于上周五向国内拥有社保偏股类组合的基金公司增资,每只偏股类组合获追加资金5亿元,总计至少有百亿元新增资金注入社保偏股类组合。

   据了解,自2000年设立10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2771亿元,年均投资率为9.17%,去掉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2.14%,净收益率达7.03%。

   但是,社保资金中由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称“养老基金”),处境却尴尬得多。

   “一方面,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另一方面,养老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20日,在中国社科院国际保障论坛上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称。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亿人,养老基金总收入达1.34万亿元,总支出1.06万亿元,当年结余2865亿元。

   虽然数据显示有结余,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报告》显示,我国近半数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资金缺口高达679亿元。除一些省份出现资金缺口外,养老保险基金还存在通胀缩水的问题。

   “截至去年底,地方管理的养老基金结存1.5万亿元,这些钱有90%存入银行,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货膨胀率。”戴相龙将养老基金收益率过低的矛头指向了地方银行。

   “地方管理的钱(基本养老金)都存到当地银行,以最低利息放贷。如果这些钱拿出来,地方商业银行意见很大,这里面涉及到利益分配,因为本来就是地方社会保障的钱。但是在地方养老金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实现保值增值?”戴相龙在20日的上述论坛上表示。

  难点:风险管控和市场公平

   “养老金与公积金目前绝对不能入市,这是保障国人未来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其博客中指出,中国证券市场丑闻频频,最大的丑闻来自于大熊市中的财富集聚效应,以人们的养老金与住房保障金投入这样的市场,无异于羊入虎口。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导报记者注意到,业内质疑声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风险太大,而社保资金必须是安全第一,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不改,社保资金因此而大幅亏损,将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是,如此庞大的社保资金入市,有悖于市场的自由和公平竞争,甚至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控或绑架。

   面对养老金“缩水”的状况,下一步养老基金管理将如何走向?

   “我本人非常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酝酿建立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机构。”戴相龙建议,养老基金可以委托全国社保基金会投资,也可以委托国家专门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

   人保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20日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对于地方社保基金未来的投资运营问题,目前各方面的认识已不断趋于一致,未来应出台相关政策,逐步规范形成相关的投资品种、市场监管和法律责任。

   褚福灵表示,由于社保资金的特殊性,注定了投资性并非是其首选。“股票投资并非惟一选择,从投资安全的角度考虑,还可以适当发放一些定向债券。”褚福灵认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