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酒庄葡萄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01: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中国市场对葡萄酒需求的增加,中国资本开始四处出击,一场争夺上游优秀葡萄酒庄的战争悄然开始。但是,即便成功赢得收购之战,能否盈利仍充满风险与未知数
钟天阳
“收购酒庄的时候,心中的激荡很难用语言描述。”今年2月,现任通灵珠宝CEO的沈东军以2亿多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法国波尔多的乐朗酒庄(Laulan Ducos)。这是中国资本对海外酒庄的第六次公开收购,也是以私人身份收购的第一次。
回想起协议签署的最后关头,沈东军仍记得其中惊险——酒庄方面临时变更,当时还在波尔多乡下的沈东军需要紧急召集团队与律师会面。当一群人“杀”到市中心的麦当劳,沈东军面对的是一张来不及写上更改函的空白纸。“律师说,你要是相信我,你就签,签完之后我就在这张空白纸上把变更协议写上去,再赶快拿到酒庄让他们签。”沈东军当下就在这张白纸上签字,次日便收到了对方同意的消息。
在沈东军之前,中国资本其实已经五次征逐闻名世界的波尔多酒庄。其中最早是在2008年,龙海集团收购了年产16万瓶酒的拉图拉甘酒庄(Chateau Latour-Leguens);2009年,中国香港A&A国际公司购买了Richelieu酒庄(波尔多最古老的酒庄之一)的控股权;2010年11月,一位中国亿万富豪买下了位于布朗坡地产区的拉菲特古堡(Chenu Lafitte);然后是2011年2月,中粮集团斥资千万欧元,买下了波尔多的雷沃堡酒庄。年中,赵薇、廖碧儿购买波尔多酒庄的余热还未散尽,又有两家波尔多酒庄被中国买家收购。截至目前,中国买家公开收购波尔多酒庄的数量已上升至13个。
发现之旅
沈东军收购葡萄酒庄的过程,更像一场发现之旅。
在收购乐朗酒庄前,他遍寻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意大利、法国、德国乃至澳大利亚都有他的足迹。这场带有目标的旅行持续5年之久,直到去年,他再次回到法国波尔多左岸,像往常一样到葡萄酒吧小坐,意外尝到乐朗美酒。那日恰巧酒吧老板与乐朗庄主熟识,经过一番牵线搭桥,有心转手的庄主和踏破铁鞋的沈东军一拍即合。
为了让收购顺利进行,沈东军组成了非常专业的收购团队。“无论花多高的价钱,我们一定是找最专业的团队去谈判。我当时找的律师是美国人,在法国做了十年的国际收购。我还找了波尔多当地一位83岁的老先生为我们做公证人,他做了一辈子红酒。”在沈东军跟对方谈判前,专业团队的一切准备工作皆就绪,“所以整件事情做下来很快很顺。”他说,原本要耗时两年半甚至更长的酒庄收购,在短短8个月内便完成了交接。
沈东军收购酒庄的初衷,当然是因为爱酒,“尤其是当我在酒庄喝到好酒的时候,更有渴望拥有的欲望。”回忆起收购酒庄的经历,沈东军觉得自己与乐朗酒庄的相遇是种必然。收购之后,他的大半年时光都在酒庄中度过,享受坐拥酒庄葡萄香的惬意与豪情。
在他的描述中,酒庄生活是辛苦中充满期待的。不仅要费心打理各种琐碎的事务,更让他忧心的是每日天气,他笑言:“在拥有酒庄之前,我还没听说过可以为葡萄上‘冰雹险’的。”
今年9月,他亲身经历了葡萄的收获季,体验了一回农夫收获的兴奋,“清晨五六点钟,我们就进葡萄园采摘葡萄。当真正把葡萄收割上来投入车筐的时候,你会非常喜悦。”
由于产量的限制和对品质的要求,那些个头小、过熟或者尚未熟透的葡萄必须丢弃,这类作废的葡萄要占庄园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扔掉的话,我觉得太可惜,就留下来自己吃。味道都很好,很甜。”对沈东军而言,拥有酒庄后最浪漫的事,便是“在无污染的环境里,躺在酒庄里,拿一杯红酒,望着天空的星星,仰望整个银河系”。
收购酒庄正当时
“中国富豪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酒庄购买热潮。”上海臻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钦如是分析。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海外酒庄酒的需求渐强,处于上游的葡萄酒庄收购亦成为一场热战。朱钦介绍,世界葡萄酒在上世纪的两次大发展都是和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紧密联系的,美国和日本都曾扮演这一角色。现在,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葡萄酒的重要支撑,如果具备成熟的国内渠道,目前入手酒庄无疑是很好的时机。在他看来,法国除顶级酒庄依然热辣外,大部分普通酒庄的日子都很艰难,“此时中国买家如果出手,砍价的余地会比较大。”
低迷的全球经济尤其是风雨飘摇的欧洲经济,给了中国富豪征逐酒庄一个绝好的机会。
朱钦说,除了上述被媒体高调曝光的收购者,还有更多正在进行和酝酿中的收购尚未公开。除了法国波尔多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的酒庄同样被中国富豪乃至财团看中。
虽然波尔多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9000多家酒庄,但无论怎样,购买这些存世百年以上酒庄都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朱钦告诉记者:“酒庄收购和其他的葡萄酒投资比起来,更加复杂,且纯投资的占其中少数。”
目前,收购酒庄可粗略分为单纯投资和企业战略两种。前者多为个人行为,而后者往往是财团购买。比如中粮集团收购雷沃堡,就是产业扩充的需求。而沈东军的收购,以资本项目来运作和纯投资也存在区别。
有的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也会购买酒庄。2011年7月,法国保险公司就以2亿欧元的天价,从美国私募Colony Capital手中收购了波尔多Lascombes酒庄。Lascombes是一个名气较大的二级庄,位于玛歌产区。据报道,2001年,Colony Capital以6900万美元购得Lascombes,历经10年增值一倍多。另一种方式是移民购买,尤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投资移民。因为移民本身需要投一些项目,所以买酒庄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且他们也认为将酒庄所产葡萄酒运到中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名庄难入手
收购酒庄正处好时机,但这并不代表就能买到顶级酒庄。
在朱钦看来,迄今为止,中国买家已购的酒庄都不是实力最强的。原因在于,具备实力的列级酒庄根本不可能出售,而中国人尤其难买到名庄,“因为法国人出售这些酒庄时,会有一些非经济类门槛,这就是购买酒庄的‘潜规则’。”
在法国,以下两种情况最可能让酒庄主人割爱:一是庄主不想做了,二是遗产税太高,庄主被迫转让。
即便这样,法国人对外国资本也相当敏感。酒庄轻易不卖给外国人,对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尤其如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就想收购著名的龙泉庄,但从最开始谈到最近一次的收购,日本人也只和另一家法国财团各自分享了50%的股权。
沈东军收购的乐朗酒庄位于法国波尔多左岸的梅多克法定葡萄酒产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60年。它占地30公顷,比之前中粮收购的雷沃堡酒庄更大。法国葡萄酒拥有严格的品级体系,虽然由于1885年后,最高级的列级名庄不再吸纳成员,但作为后起之秀的乐朗酒庄,凭借可以媲美列级名庄的葡萄酒口感,被波尔多梅多克贵族名庄协会授为贵族名庄。据称,在目前国内收购的所有法国酒庄中,这已是最高级别的酒庄。
收购酒庄最著名的一波三折的故事,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法国奢侈巨头PPR集团购买拉图庄(Chateau Latour)。其时,有好几家外国财团参与竞投,出价也很高,但法国人和法国媒体却开始抗议,因为拉图在法国人的心目中相当于中国的茅台,法国人无法忍受它被外国资本接管。最后,PPR集团以比外国财团稍低的价格出手,成功购得拉图庄,并因此被视为法国的民族英雄。
而史上最著名的收购案莫过于享有“亿万富翁之酒”的罗马尼·康帝园(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的几次易手了。发生在1760年的那次收购,就连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也是落败者。另外,名庄的天价也令人咋舌。据传,法国保险公司购买的Lascombes,已是二等庄里比较弱的,但仍以2亿欧元成交。
酒庄盈利不简单
在风景如画的葡萄酒产区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酒庄,并享受田园生活——看上去,这是一种美好的富人生活方式,事实上,要从中盈利却是高难度的技术活。
在法国葡萄酒界,诞生于1855年的波尔多葡萄酒的分级制度,是世界葡萄酒界的圣经。也正因为有了此种分级,才有了波尔多五大名庄的诞生。中国市场认可度最高的也多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列级名庄,而市面上可供交易的酒庄往往不具备很高的名气。
“对于那些想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的人来说,酒庄投资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建立一个葡萄园,并经营得有点模样,差不多需要十年时间。而收购酒庄最短也需要三年方可获得回报,也就是一瓶葡萄酒成熟的时间。”沈东军告诉记者,在他收购了乐朗酒庄之后,由于大部分2008、2009年份的酒已经被原本的庄主预订出去,现在能够运往国内销售的2008年红酒数量仅有1.2万多瓶,2011年收获的葡萄则要等到2014年才有可能上市。
法国酒庄中介商French Vineyards公司算过一笔账:一个葡萄园要盈利,其年产量需要在4万至5万瓶,这样每年才有可能达到10万至15万欧元的平均收益。但如果你的产品每瓶售价仅为3欧元,成本却高达2欧元,那么即使产量达到如此规模,年收益也仅有3万欧元。
朱钦强调,收购酒庄并非一锤子买卖,“它是个非常长线的投资,第一笔钱买了酒庄后,接下来还要投入很多。”
以乐朗酒庄为例,酒庄收购后进行了一批橡木桶的更换,每只橡木桶需要近7000欧元,而一个好的橡木桶最多使用三次后就需要更换。这些,都是维护酒庄的日常开销。此外,酿酒师也需要费心选择。乐朗酒庄在收购之后本想请原庄主继续留任酿酒师,但几经磨合不成,最后还是请来拉图堡和拉菲堡的酿酒师调配每年的新酒。“这已不仅仅是凭资金就能争取到的人脉资源了。”沈东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