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二五环保承压 谁来充当减排监管之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20:5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12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等。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虽然十二五的减排目标比十一五有所降低,但十二五减排工作并不轻松,压力甚至更大。因为,随着减排基数的降低,其边际效应会逐渐减弱,要啃的骨头会越来越硬。

  减排压力陡增

  虽然目标有所降低,但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减排的压力更大。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但氮氧化物的排放不减反增。据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预计全年下降比例为2%左右,超过减排1.5%的既定目标。但是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7.2%,预计今年上述两项污染物将无法完成分别减少1.5%的目标。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十二五规划把氮氧化物列入了治理范围,电力企业脱硝是治理重点,但由于脱硝的补贴还没有到位,导致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还未开始实施治理。

  二氧化硫的减排也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脱硫补贴给了,设施也上了,但是有的企业压根就不开设施,很多脱硫设施都没有有效运转,最后导致脱硫结果大打折扣。”马军表示。

  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峰在《蓝天路线图-工业污染源定位》报告发布会上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十一五”期间,国能建设脱硫装置都是通过招标。“由于国家没有对设计、施工各方面的管理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没有强制性约束又遭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脱硫结果自然不好。”

  而对于传统老客户,减排的困难在于减排方式的转变。即单纯靠上设备的工程减排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后必须转换到以结构减排为主。这种新的减排方式也预示着地方经济真的要伤筋动骨了。而在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压力可想而知。

  监管机制不可或缺

  为了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规划》提出了多项措施。例如,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尽快抓紧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等。

  但这些工作的落实都不能缺少监管,尤其是社会各界的监管。但目前,我国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公开存在随意性,一些地方环境信息“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再如,敏感信息公开有难度。企业一旦发生环境违规超标排放等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企业的违规信息难以公开。

  马军在《蓝天路线图-工业污染源定位》报告发布会上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要尽快加以完善,以便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一方面,我国要尽快完善我国的监测体系。不监测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污染物质,达到什么样的危害程度。公众不能了解这些情况的时候,也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更大损害。另一方面,监测后的数据不是留在科研所,而是必须要向全世界发布。不仅要发布市区的数据,还应该将每一个监测点的数据都公布,并且监测点的数量也要适当增加。

  “但监测和发布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治理。”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说,提高大气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遏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三是改进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