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家口:穷并彷徨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4: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玉海

  

   本报记者 刘玉海 河北张家口报道

   “舅娘舅娘你莫愁,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当天来了当天走……”这首在张家口传唱的童谣,将张家口的贫穷真切地刻画出来。

   张家口,一度被称作“皮都”、“华北第二商埠”,曾是华北地区的工业脊梁和龙头之一,也曾在河北荣膺“张老三”的显赫座次。其坐拥区位、交通、市场、资源、旅游、基础、后发等种种优势,可贫困仍像一个幽灵,困扰着那里的人们。截至2010年底,这里尚有80万贫困人口、拥有河北近三分之一的贫困县,下辖区县没有一个进入河北经济排名前80强。也因此,有人形容张家口为“富饶的贫穷”。

   张家口何以贫穷?

   多数官员会用近似于标准答案的口径给你列出足够多的理由,但当你问起有哪些主观因素时,他们多半会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他们能历数张家口的各种发展优势,却至今不确定哪些产业可以发展。

   穷并彷徨着,或许是张家口当下最真实的处境。

   那些烟消云散的繁华

   至今,在稍微详备些的世界地图上,你都能找到一个叫Kalgan(卡尔干)的地方。

   这就是张家口。它由蒙语翻译而来——控扼着蒙古高原进出北京咽喉要道的张家口,曾是那些携风沙而来的马帮和驼队艰难旅程的终点,那些名字里带着“巴图鲁”的壮汉们,把舟车千里拖运而来的皮货等草原特产换成大把的银元。

   “历史上,张家口曾是个繁华之地。”张家口市发改局地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家口曾是北京通往乌兰巴托、恰克图的交通要道,贸易繁荣,票号林立,“皮都”之名响彻关内外。

   晚清时,张家口依托龙烟铁矿和下花园的煤矿,建成了百年钢厂——宣化钢铁。民国时期,张家口曾是察哈尔省省会,1946年又成为内蒙古首府。解放战争时期,张家口,是解放军攻克的第一个大中型城市,一度被称为“第二延安”。

   解放后,“一五”、“二五”和“三五”建设时期,张家口也颇受眷顾,军工、工程机械、纺织工业的繁荣令张家口称雄河北,直到“文革”时仍是河北赫赫有名的“张老三”。

   一位张家口游子的回忆也从侧面展现了张家口曾经的繁盛:粉色的毛纺厂污水与蓝色的药厂污水在并流之后颜色仍泾渭分明,引得年轻的孩子们捏着鼻子驻足观看。

   如今,不要说明清时的繁荣已成往事,即便“张老三”时的景象也无法追寻,留给张家口人的更多是苦涩:龙烟铁矿和下花园煤矿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已基本枯竭;一毛厂、二毛厂……一直到八毛厂全部倒闭;曾制造红、黄、黑三色烟龙的黄磷厂、硫酸厂、碳黑厂已相继停产关门;因“口皮”称誉海内外的“皮都”桂冠也已易帜,被辛集、大营摘去。

   这使张家口这“塞外一枝花”,最终在河北省内沦落为“不是老九就是老八”。

   在上述张家口市发改局地区处负责人看来,张家口经济上的衰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中苏紧张时期。

   彼时,张家口作为首都“北大门”,成为中国五大军事要塞之一。“只摆部队,不摆项目、不修路。”这位军人出身的发改局官员记得,当时的口号是“打完了仗再建设”。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留给张家口的遗产之一是众多废弃的防空洞。举着桦树皮火把钻防空洞也成为很多张家口人的记忆。

   军事要塞的特殊地位又导致张家口在随后的对外开放浪潮中“迟到”。直到1994年,张家口才获准C级开放——允许商务人士在张家口的部分地区活动。

   “这时,东南沿海地区已经享受优惠政策发展起来了,张家口却无法招商引资,错失大好时机。”这位发改局官员感叹。

   另一个至今让张家口人耿耿于怀的是政策因素:一方面,张家口为保证北京水资源供给、保证首都的空气质

   量而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生态治理、并限制发展;另一方面,张家口却很少享受到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

   “张家口处于河北北部,说起来河北还属于沿海省份,但实际上还不如内蒙古、山西。”这位官员抱怨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张家口啥光都没沾上。”

   还有一种在张家口私下谈论却不公开的怨言是,张家口和承德长期被河北边缘化。

   1953年,张家口由一个省会城市变成普通城市,政治地位开始衰落。此后,河北的发展战略中,对张承地区殊少眷顾。只是在2003年的“一线两厢”发展战略中提出,由发达的“一线”带动北厢的张家口、承德。这一战略因并未得到认同,基本流于口号。

   “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这一线虽然相对发达点,但让他们带动张家口、承德,根本带不动。”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连云指出,张家口、承德跟河北经济上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张家口承德私下都有怨言,认为河北在全国被边缘化、张承在河北被边缘化”。

   那些多到无法记住的发展口号

   面对张家口的贫穷,张家口的主政者自然无法坐视。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官员,没有人能清晰梳理出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口的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后,张家口的领导换了好多届,每届都会提出新思路、新口号。一会儿是‘西输东联’,一会儿是‘打造塞外明珠’,一会儿是‘绿色崛起’……”张家口市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口号太多了,说不清。”

   无论张家口的发展口号如何多变,北京都是绕不开的因素——一方面,毗邻北京被视为张家口的重要优势;另一方面,为了服务首都,张家口必须在发展上有所取舍。

   不过,对于记者“在张家口领导心中,服务北京的政治任务和发展张家口孰先孰后”的追问,当地官员没人愿意回答。

   长期以来,基于为北京做出的牺牲,张家口曾寄望得到北京的补偿,之后又将希望寄托在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当这种期待长期无果、反而被北京吸纳的情况下,张家口实际上扮演的不过是首都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即便如此,还曾上演山东寿光人开车买下张家口的蔬菜拉到北京再打着寿光的牌子卖的讽刺一幕。

   而今,虽然张家口官员已经认识到,“指望北京的企业搬迁到张家口是不现实的”,但对如何依托北京发展仍未有清晰而坚定的战略:尽管政府已将旅游确定为未来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但差不多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家口官员都对旅游能否使张家口脱贫表示怀疑。

   延庆县发改局负责人的一次来访,更坚定了张家口官员的这种怀疑。这位延庆官员问对方:你说你们发展旅游,都有哪些资源、优势?旅游又能给你带来多少财政收入?

   崇礼滑雪、张北草原音乐节曾被外界视为张家口依托北京、融入北京的成功案例,但在张家口当地,这两个地方的经验仅仅被归结为“宣传做得好”。

   对于张家口究竟应该发展哪些产业,他们尚在等待,希望中央能给出明确意见。“为了保护生态,可以限制张家口发展一些产业,但有限制就应该有鼓励,可以鼓励其他产业的发展。”张家口一位官员说,“毕竟要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啊。”

   在地方官员们看来,“关键还是要有大项目”。他们呼吁,中央应该在张家口部署一些重大项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