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投机乃投资的一种风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5 23:18 来源: 投资者报

  施光耀/文

  189

  2011-12-26

  什么是投机?如何认识和看待投机?投资对市场有何作用?投机与投资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系列的老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十余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中断过,但一直无统一的答案。这是一个大问题,一天找不到正确答案,一天就会禁锢人们的思维,左右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计。

  投机与投资密不可分

  为了弄清投资与投机这两个词的含义,笔者上百度网查阅了相关名词解释,结果证明两者并不存在本质差别,都是投资。

  输入“投资”一词,“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投资(拼音:touzi 英文:Investment)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对照这一定义,投机也属投资。因为投机者买卖股票过程就是一个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再输入“投机”一词,“百度百科” 是这样定义的:投机(拼音:tóu jī 英文:speculate)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

  其中的判断市场、把握机会、利用价差、谋求利润等四大要素恰恰也是投资的核心要义。

  二者核心是“机会”

  强调投资与投机的本质相同,并不等于说两者不存在区别。

  根据赢利模式的不同、风险偏好的强弱和持股时间的长短等标准,投资可分为多种风格或流派,其中包括有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成长价值的价值投资派,有重点关注证券市场大盘趋势的趋势投资派,有重点关注技术分析指标的技术投资派,还有重点关注市场价格偏差的机会投资派。

  换言之,投机乃投资的一种风格。

  每种投资风格都有其个性,例如价值投资派持有证券的时间往往更长些,而市场机会投机派往往更短些;价值投资派的风险偏好相对要小些,而机会投机派的风险偏好相对要大些。

  但是,个性并不能影响、也不能遮盖它们的共性,即它们投资的都是机会。

  价值投资派投资的机会是上市公司的成长之机,趋势投资派投资的是股市牛熊周期的变换之机,技术投资派投资的是股市技术之机,机会投资派投资的是市场价差之机。

  值得指出的是,在现实市场中,不同风格之间的区别并非那么鲜明,而且往往还互为交叉。价值投资派发现市场机会时不会放弃,遇到市场风险时亦会提前了结;趋势投资派紧盯大盘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个股的选择;机会投资派选择投资标的时,决不会无视基本面。各种投资风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找到一种纯粹的,更不易界定哪一种是投资,哪一种就不是投资。

  如果一定要界定,可以肯定的是,任何风格的投资其实都是投机——投资于机会,只不过机会的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都有积极作用

  无论哪一种风格的投资,都有其主观目的,即追求资本回报,但它们在实现主观目的的同时,也都具有积极的客观意义。

  价值投资模式以发现具有增长潜质的企业,投资其中,相对长期持有,以分享企业成长成果为主特点,有利于减少股市的波动性,增强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机会投资模式以捕捉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政策机会、制度机会,以实现投资收益为主特点,有利于烫平市场与市场之间的价格落差,促进制度或政策的加速完善,提升市场的综合素质。

  例如,当年股指期货刚刚推出时,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价格落差,于是出现了一批捕捉价差的“高频交易者”;毫无疑问,他们的出击令他们自己不无收获,但也客观地校正了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落差,健全了两个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

  证券市场如同大千世界,贵在物种的多样性。投资主体越众多,投资模式越丰富,投资风格越多样,证券市场就越灿烂,越富有活力。相反,如果只有一种风格的投资,无论什么风格,这个市场均将不成其为市场了。

  为投机正名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将投机一词视为洪水猛兽?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许多人明明在作投机,且不愿、也不敢承认?

  笔者认为,这是当年的证券市场姓“社”还是姓“资”那场争论的后遗症,涉及的并非经济学范畴问题,而是政治和文化范畴的原因。

  《辞海》中有关投资与投机两词的解释为此提供了某种支持。

  1979年版的《辞海》在第674页这样释义“投资”一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获取利润而投放资本于国内或国外企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购买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来实现。旧中国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入资本、或以出租为目的购入房地产等,亦称投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般是指基本建设投资。”

  什么资本主义、什么旧中国、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整个词条俨然将人们带回到了改革开放前那个特定的政治环境。

  《辞海》对投机一词的解释很简单,但充满着贬义:“乘时机以谋个人名利。如投机倒把、投机取巧。”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业、流通、金融等领域被长期认为不创造价值,个人价值观被长期受到歧视。特定的政治观与传统的价值观赋予了投机一词以贬义,人们唯恐沾上,避之不及;投机行为被视为不义之举,受到排斥、歧视和打击。

  毫无疑问,上述特定的政治观和传统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法则是不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里,资本追求回报、投资者谋求赢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在市场经济里,规范是唯一标准。不管什么风格的投资,只要规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不规范,则都应受到严肃惩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与投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上成功实现了态度的伟大转变,一如对投机倒把的态度——从立法定罪、行政处罚,到修改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废止《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再到修改法律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明显不适应;二如对证券市场的态度——从姓“社”姓“资”的争论,到大胆地试不行可以关,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地位的确认;三如对证券投资收益的认识——从不义之财到“财产性收入”。

   让我们放下包袱,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也来为投机正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