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世锦:中国将由高速转入中速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1: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25日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概率相当大。

  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这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都曾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期,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国际元是一种国际公认度较高的购买力平价指标,不是现价美元)左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

  中国人均收入在2010年已经接近8000国际元,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将会在今后两三年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出现的几个迹象值得关注: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了30%,而今年降到了22%左右。

  此外,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近期人们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则反映了对这些领域中长期投资回报潜力的担忧。

  “当前有人把这些迹象看得比较悲观。”刘世锦说,事实上,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自然回落,是一种正常现象,是顺利度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

  他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如由10%左右降到6%~7%,从国际范围来看,这一速度仍然不低。如果能将这样的增长速度保持一二十年,中国将会避开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跨入高收入社会。换言之,如果中国经济平稳地转入中速增长期,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刘世锦认为,制造业仍将是中国产业未来国际竞争优势所在。

  刘世锦说,目前,欧美国家之所以无法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当然也包括制造业没有新的增长点。

  对于中国来讲,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决策出错的可能性将大于以往30年的任何一个阶段。因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是追赶型经济,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而在走过30年以后,高速增长期相对结束的时候,继续追赶路径则相当困难。此外,中国的产业和企业将进入大规模的调整期。在这个阶段,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出局或被兼并。未来,少数拥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企业和一批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将构成中国新的产业格局。

  刘世锦认为,这一轮调整中胜出的企业将有可能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竞争力,政府应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调整重组的政策环境,明确制造业导向,将重点放在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