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须以均衡发展为前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4:40 来源: 深圳商报12月28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袁贵仁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预计2012年如期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目标。
用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教育发展水平是国际通用的方法。据介绍,世界平均比例为4.9%;发达国家平均比例为5.1%;欠发达国家平均比例4.1%;在128个计算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国家中,中国排在第104位。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是4%的教育投入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尽快实现教育投入目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教育部长透露,基本做到没有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并重提2012年如期实现教育投入目标,值得期待。
我期待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划出更大的财政蛋糕投入教育事业,偿还教育投入欠账,早日实现教育投入目标。同时,我更期待,国家把教育投入的钱用到刀刃上,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遏制教育乱收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让广大民众从中受益。
当然,教育投入目标关键在落实。这既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努力,在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从某种意义上讲,用好教育投入比增加教育投入本身更重要。
两年前,袁贵仁部长上任伊始,就提出义务教育新目标。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这样的宏伟蓝图值得期待。如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备受公众诟病的择校问题将迎刃而解,高中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均衡,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也将指日可待。
教育部要求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应该把新增义务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建设,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出成绩,而薄弱学校投入欠账太多,见效比较慢。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由于名校与薄弱学校投入、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薄弱学校生源锐减,名校爆棚的择校局面。
虽说不少地区开展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活动。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补充,名义的重点学校被取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既有硬件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而一些地方谈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多像麦当劳开店一样,倾向于给薄弱学校补充硬件设施。学校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软件配置成了教育发展的软肋。
因此,我认为,教育部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实现教育投入目标,而且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微观角度对教育投入资金分配使用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可能会掏空“增加教育投入”的惠民灵魂。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可能会成为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