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速冻食品的救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6:30 来源: 东方今报

  ◎速冻食品问题频发企业抱团取暖

  ◎成立全国首个冷冻食品产业委员会

  ◎为企业撑腰 制定行业规范 加强自律

  □东方今报记者 李莉\文邱琦\图

  2011年,对于我省速冻食品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瘦肉精事件、金色葡萄球菌门……豫派速冻品牌一下子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旦这些危机爆发,企业往往只能独自面对,应对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昨天,我省速冻食品企业终于找到了“娘家”——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冷冻产业委员会成立。业内人士介绍,这是我国首个冷冻食品产业委员会,将翻开河南速冻食品行业新的一页。

  ●○俩“大佬”携手闯江湖

  “每10颗速冻汤圆,有6颗产自河南”。在中国速冻食品市场上,仅三全和思念两家企业的产品就“霸占”了三分天下。

  21年前,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在郑州诞生。21年来,速冻行业在河南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后诞生了大大小小100多个冷冻食品生产企业,其中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就有60多家。从运作全国市场的三全、思念,到占领周边省份的云鹤、笑脸、一生缘、胖哥,再到占领乡镇市场的众多小企业,每样速冻产品都打着深深的河南烙印。

  “河南速冻食品占据着全国70%的江山。”省食品工业办公室总工程师兼副主任陈振杰坦言,早在2006年,河南就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冷冻食品生产基地。

  当年,三全、思念、科迪等品牌已叫响全国,笑脸、胖哥、云鹤等品牌在行业中也小有名气。如今,郑州三全、思念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名分列第一、第二位,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的两艘“航空母舰”。

  有江湖就有恩怨。奇怪的是,与其他行业动辄上演“德比”血战不同,河南速冻食品两个龙头大哥很友好。两家企业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做大了这个产业。

  “河南速冻企业是团结的,从一开始就是抱团的。”三全集团创始人陈泽民说。

  ●○“小弟小妹”另辟蹊径

  实际上,我省速冻行业发展二十几年来,除了三全、思念两个龙头大哥在国内外江湖上屡屡出击外,还有很多速冻企业在河南本土默默耕耘,酝酿实力。

  有些二线速冻食品企业,这些年没有选择“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起步较早的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为了在大树下面找到生存之地,六年前把产品销售范围定位在餐饮渠道,如今其产品有速冻特色面点、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粽子及系列速冻新品共计100多个品种。

  郑州胖哥食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芝麻球,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单品“老大”。

  利用春卷让产品在差异化上尝到甜头的云鹤食品,又推出了冷冻熟面,在业内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此外,河南泰丰、冰宇、乐华等速冻食品企业,避开竞争激烈的郑州市场,在省外开拓属于自己的新领地。

  ●○以后有委屈可以找组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速冻产业经历了传统速冻到现代速冻的转换,完成了由简单的食品冷藏到健康速冻的过渡。蛋糕,被越来越多的进入者瓜分。

  厨房,被越来越多的LOGO占领。打开冰箱,东北水饺、珍珠汤圆、南瓜饼、八宝粽子、葱香飞饼……

  河南速冻食品行业的模式从几年前开始,就被各地速冻食品企业跟随,而且逐渐面临各地区域优势的威胁。

  “今年是河南速冻食品行业的多事之年,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整个行业重新振作起来。”陈振杰坦言,此次成立的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冷冻产业委员会,就是想让企业能有个组织来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后还要商量制定一个冷冻产业行业规范,加强自律。

  “当前河南速冻企业面临着五荒和两高。”陈泽民表示,五荒是指用工荒、用钱荒、用水荒、用电荒、用地荒,两高是指成本高、赋税高。

  原料成本、工资成本一再往上涨,“我们的利润低啊,像刀片一样,现在冷冻食品行业的纯利润只有5%”。

  “企业在艰难的条件下向前发展,现在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陈泽民说。

  一个可以称傲的产业,一个可怜的利润值,下一步冷冻江湖上还会发生什么?值得期待。一键分享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