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八):油价上演"过山车" 明年最大变数看伊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7: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一):全球阴晴不定 经济呈四特点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二):美股全年零涨幅 明年推QE3

  世经年终回顾与展望(三):强震加深日本阴霾 难言复苏

  世经年终回顾与展望(四):欧盟出路 只有放弃欧元?

  世经年终回顾与展望(五):俄罗斯入世推动全球化发展

  世经年终回顾与展望(六):印度通胀放缓 明年或降息

  世经年终回顾与展望(七):北美并购热 亚太稳步升温

  2011年,受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和欧美债务危机等因素综合影响,国际油价全年上演了一出“过山车”式行情,最高摸至每桶115.22美元的年内峰值,最低则探底到每桶75美元。临近收官,国际油价保持在100美元附近徘徊。专家表示,尽管债务危机给大宗商品牛市投下阴影,但在2012年,投资者仍可押注石油价格走高而获得回报。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八):油价上演"过山车"明年最大变数看伊朗

  国际油价上演“过山车”行情 “百元”关口失而复得

  

  今年年初,受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影响,国际油价一路高歌猛进。2月中旬利比亚战事导致油价在13个交易日上涨25%,并于3月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3月11日,一场罕见的9.0级海啸地震毫无征兆地侵袭了日本福岛,顷刻间繁华变废墟,继而福岛传来1号机组遭熔毁的噩耗,地震演变为核震,日本核震演变为全球核震。受此影响,多个国家宣布调整建设核电站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总结日本核事故教训,今年6月专门召开成员国部长级核安全大会,各国在加强国际合作、强化核电设施安全标准的迫切性上达成了共识。国际油价也在此轮核危机担忧中不断攀升,5月2日升至115.22美元的年内峰值。

  进入5月份后,欧债危机的加深引发了市场对于石油需求的担忧,令国际油价迎来拐点。6月底国际能源署(IEA)意外宣布释放6000万桶战略储备,国际油价彻底回归“百元大关”,7月下旬更呈现暴跌态势。到了第三季度,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受阻,美债危机爆发以及利比亚战事的结束,10月4日油价被彻底打落至每桶75美元。

  不过,10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在多重利好推动下积蓄潜能,开始震荡上行。在伊朗紧张局势以及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提供4890亿欧元贷款的双重影响下,国际油价在12月中旬终于再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我们梳理了2011年国际油气领域的几大事件,以飨读者:

  一、世界石油中心向西倾斜 美能源体系迈向“独立日”

  

  过去50多年里,中东一直位于世界石油版图中心。如今,这一不可改变的趋势看似正在发生逆转。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发表一篇名为《世界石油新秩序》文章称,世界的石油版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盐下层石油”和美国的“油页岩”正形成一道新的能源中轴线,将世界石油的中心向西半球牵引。

  因此,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油气资源时,美国今年继续收缩触角,大力开采本国资源,发展新能源,力求实现能源独立。美国政府3月30日发布的《未来能源安全蓝图》报告勾画了美国未来的国家能源政策,提出了确保美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三大战略:一是油气开发回归美国本土,确保美国能源供应安全。其中包括扩大本土油气资源开发、增加传统能源供应等;二是推广节能减排;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目前美国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已经出现石油开采热。新开采技术的运用、新源头的开发、近海油田的开放、廉价天然气的利用,帮助提高了美国本土的石油产量。

  2011年前三季度,美国汽油、喷气燃料等各种燃料的出口量62年来首次超过进口量,摘掉了美国石油“净进口国”的标签。花旗集团大宗商品研究部全球负责人艾德·莫斯预言,这是美国能源体系转型过程的一部分,以此为最初迹象的一个过程将在接下来的10年展开,并将指向能源独立。

  二、俄罗斯加速油气出口多元化 北溪管道正式“通气”

  俄罗斯油气储量约占全球油气资源的1/4,是全球最大的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能源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为谋取能源出口的最大利益,俄罗斯一直以来坚持推行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

  在亚洲,俄罗斯以日本牵制中国。今年俄罗斯抓住日本核电站关闭能源短缺的时机,主动拉拢日本,提出了综合性的能源合作建议。一方面,增加对日本的油气供应,将向日本供应的石油增加一倍,从去年的910万吨增加到1800万吨。另一方面,俄罗斯还邀请日本参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开发项目。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同日本签署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在东西伯利亚11个油气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开发位于鄂霍次克海大陆架的马加丹1号、2号和3号区块。

  在欧洲,“北溪”天然气管道于11月8日正式通气,这令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减少30%。这条全球最长(1200公里)、跨越波罗的海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分量十足,对俄罗斯好处多多。首先,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气在北溪项目中持股超过50%,是主导力量;其次,北溪管道将俄罗斯与西欧直接相连,从此俄罗斯输欧天然气不再需要经过第三方中转,不再“受制于人”,不仅省去了向中转国交纳过境费的额外负担,更实现了天然气出口渠道的多样化。

  此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1月11日表示,俄方必须加大北极资源开发投入,以应对与其他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明年还将向联合国提交扩展俄罗斯北极地区边界的主张。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北极海底石油储量约有900亿桶,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13%,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30%。

  三、页岩气大开发引爆“蓝金”革命 改变欧洲能源版图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耗市场,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五分之一。据欧盟统计局报告,石油目前是欧盟最主要的能源,其次是天然气、固体燃料和核能。但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对匮乏,欧盟约对俄罗斯的依赖尤其严重。

  今年的美国页岩气大开发引爆了能源领域的一场“蓝金”革命,如今欧洲、特别是东欧对页岩气开发热情高涨,希望藉此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长期依赖。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东欧地区的页岩天然气储量达7.1万亿立方米,其中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储量丰富,特别是波兰储量高达5.3万亿立方米,居欧洲第一。按照目前波兰每年1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消耗量,这一储量足够波兰使用300多年。

  如果欧洲的页岩天然气得到有效开发,将一举改变欧洲的能源地图。像波兰等国,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目前,波兰保加利亚等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开采计划,多家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在欧洲寻找并钻探页岩气。

  四、中俄天然气协议落空 俄或从中国天然气供应商中剔除

  2011年,中俄高层加强互动,历时6年的中俄天然气合作再度被提上谈判桌。5月31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并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俄副总理谢钦在会后明确表示,中俄将要签署年输气总量达680亿立方米、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

  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莫斯科会见俄总理普京,并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外界普遍认为本次论坛是签署中俄天然气协议协议的绝佳时机。但是当论坛结束了所有议程之后,这项预料中要由中俄两国元首完成的重要签字仪式却“消失”了。俄天然气协会主席亚泽夫几天后透露,俄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350美元每千立方米,中方提出的23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价格“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7月份,两国领导人签署该协议的时机又一次出现。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对外透露,该公司计划在7月末就俄罗斯对华供气问题进行下一轮谈判,并有可能在年底普京总理访华时正式与中方签署协议。但在10月,普京访华时仅仅给了一个盼头:天然气问题的谈判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

  没有人喜欢遥遥无期、没完没了的谈判。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俄罗斯或许已经从中国天然气海外供应商名单中被剔除,因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兴趣越来越多地转向中亚国家如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今年11月份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扩大协议,将天然气供应增加250亿立方米,总量提升到每年650亿立方米。中国甚至会考虑从美国进口天然气,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俄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的可能性都很小。

  展望2012:国际油价重回80-90美元? 伊朗是最大变数

  12月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疲弱、欧债务危机、财政紧缩措施以及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缺乏协调等因素影响,20112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减速,甚至有可能再度衰退。

  受此影响,欧佩克(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相继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国际能源署13日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表示,基于全球经济放缓和油价持续高企,将下调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预估至9030万桶/日。欧佩克在最新发布的月度全球石油发展前景报告中也指出,发达国家采取严紧的经济计划措施使中国和印度石油需求大幅减少,预计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不过,即便如此,业内普遍认为,受到新兴市场经济稳健增长和地缘政治的支撑,明年油价不会大幅下降。最近一次路透调查中,35位分析师中仅有两位预计布伦特原油明年会跌至每桶90美元下方,预估均值接近于目前的每桶106美元。过去一年中预估最为精准的高盛现在估计,布伦特原油未来12个月价格为125美元/桶。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也指出,伊朗局势是影响2012年国际油价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将会加大油价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若形势恶化,国际油价可能创新高。若形势稳定,随着利比亚原油产量的恢复,明年国际油价或重回80美元至90美元区间。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八):油价上演"过山车"明年最大变数看伊朗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