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企内外交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3:5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丁磊

  12月21日,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接受本报专访时称,2011年民营企业在“内外交困”中经受考验,已经开始“洗牌”。

  保育钧称,“尽管国家强调了对小微企业的减负,同时,强调扩大民间投资,以及强调中小企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大的改革动作,明年的民企日子将更难过,要做好思想准备。整个市场很可能会迎来大洗牌,即更多的企业要歇业、重组。”

  《21世纪》:如何看待2011年民营经济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

  保育钧:2011年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来自金融。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缺资金。2010年底,中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94.3万亿元(负债总额88.4万亿元)广义货币M2 72.6万亿元,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人民币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境地。

  刺激经济的政府“4万亿”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地方政府显性与隐性债务包袱沉重。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9828家,融资余额10.3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20%左右。其中,少部分已被剥离为一般商业贷款,大部分是政府债务。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空间不是很大。

  《21世纪》:民企在2011年的表现状况如何?

  保育钧:民企开始“洗牌”,30%企业逆势而上,20%歇业、50%维持。表面看,民企的问题是成本上升、融资困难、招工难、出口受阻等,实际上,是“内外交困”。这个“外”,不仅是指欧美市场,还有营商环境,特别是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内”主要是,民营企业自身创新不足,缺乏竞争力。

  《21世纪》:过去两年,在产业结构层面,民营经济特点如何?

  保育钧:在第二产业保持稳健增速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明显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冲击最直接,但由于相关民企适时采取应对措施,总体上没有出现滑坡,相反,从截至2010年的数据看,投资者人数还同比增加了18.4%,注册资金增加了21%。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幅达到30.3%,企业户数增加19.4%,投资者人数增长11.5%。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猛。

  尽管金融改革步履艰难,但民企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金融服务业投资。2010年底,投资于金融服务业的人数达到85086人,企业数达到29981家,注册资金达到5966亿元。但仔细分析,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多为保险辅助业务,金融信托与管理业务和财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投资在调控中大幅度增长,而社会事业投资却不增反降。这表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新36条”基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打破政策障碍

  《21世纪》:如何解读民企在“十二五”期间的地位?

  保育钧: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应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唯一可取之策,就是切切实实贯彻“新36条”,真心实意鼓励并引导民间投资。本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动力也在民间;创业就业的动力更在民间。只要认清这个大势,“十二五”期间让民间投资充当主体,就可以避免政府充当市场主体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病。

  《21世纪》:从产业结构层面讲,民企在“十二五”期间有何作为?

  保育钧:充分利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一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各种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服务消费必将应运而生。这些服务行业,国有企业干不了,也不屑干,而地方政府则缺不了,也乐意于民营企业去干。

  此外,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看,主要是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十一五”规划提出,第三产业要从2005年的31.3%提高到2010年的35.3%,但实际上只达到34.8%。“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0.8个百分点,即每年三产要增3000亿-4000亿元的增加值。

  民营企业如果认清这个大势,及早转型或者新投资于第三产业,不仅避开了与垄断性国企的竞争,而且可以率先占领服务业市场,容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21世纪》: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上看,民企有何突破口?

  保育钧: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到中西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十二五”规划中,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投资建设方面实施倾斜政策。这方面,前两年已有不少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捷足先登,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到中西部去投资于矿产开发和物流业等行业。

  2011年以后,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发展。所不同的是,可能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转向特色农牧林业。在目前“联产承包”基本政策不变的条件下,规模化经营和农田流转也受到种种限制。近两年,全国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迅猛发展,但缺少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支持。这正是民间资本的好去处。

  《21世纪》:未来,政策突破点在哪里?

  保育钧:民营经济能否在“十二五”发挥关键作用,关键要看“新36条”能否真正落实。为什么社会上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舆论?不得不承认,存在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我认为,党的领导,政府的调控,不等于由各级政府充当市场主体。只要是各级政府充当市场主体,国有垄断企业就会有恃无恐,民间资本就会受到挤压,银行信贷就有不断扩大之势,通胀压力就无消除之日。有人把发展民营经济与“私有化”混淆起来了。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政府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其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其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其四,是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土地的主人。其五,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革行政体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