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商行把根留在地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3:5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我想起王岐山副总理的一句话,他说“怎么我一打盹,城商行就跑到外地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国内银行监管敲响的一个警钟。
银行业发展确实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一味求大,都想做成全国性银行。这就像“帕金森定律”的一个翻版:每个官僚机构的每个层级,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越多越好。在现有的体制下,银行做大对其自身有很大好处。
首先,在不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只要规模做大就有钱可赚。有这么大利差的背景下,做得越大就越赚钱,这种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在风险控制方面,规模做大也有好处。做得越大越容易补足流动性,这种扩张对冲对银行的领导来说也有一种满足感。
但实际上做大有大的难处和风险,只是在现有监管背景下,没有让银行直接去承担这种风险,所以就形成了做大到全国性的规模,就能获得“大而不倒”的好处。大的规模把风险问题掩盖了,银行经营者只看到做大的好处,而没有考虑要承担做大的风险,所以一味想要扩张规模。
我认为城商行应该安分守己,因为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做成全国性的大银行。如果一味追求规模扩张,不计成本地跑马圈地,只讲究规模不讲究质量,最后必然形成同质化。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必然会形成过度竞争、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因为银行的大规模往往表现在把存款做大,因此会导致揽储大战、滥发理财产品等现象。这种不惜代价的高息揽储大战,往往是自杀式的竞争,蕴含了巨大的风险。银行的同质化是一个陷阱,城商行应该摆脱这个问题。监管方面和银行自身都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反思,并做出调整。
我觉得应该首先从监管做起。过去监管部门总是批评银行同质化,最近我进行了反思,觉得很大程度上同质化的根源在于监管。尤其是市场准入方面,应该对不同层级的银行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将银行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社区型等不同种类,对银行发放不同的牌照,并在牌照数量上进行一定控制。如果这个监管理念得以实施的话,我想大多数银行就不会总想跑到外面去,而是安分守己,把根留在地方了。
这样做的效果是银行安于在它所在的地区扎根生长、精耕细作,从过去外延式的发展真正转向内涵式发展,就会真正关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空间。
我觉得银行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忠诚银行,跟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才能做成“把根留在地方”的百年老店。此后银行真正做强做大,与客户共同成长,推动所在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本报记者 马春园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