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物游心生活美学:品质的基石(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14 来源: 中国经营报何方中
在《生活美学:品质的基石(上)》中,笔者将“重标签、轻内涵”和“重求新、轻传承”喻为水中两根扭曲的筷子倒影,而被消费资本主义用滥了的“品质”一词,译作quality实际上也是对个中真义极大的偏离。最能传达出那种微妙意味的莫过于sense:好写,但发音讲究,一如目的在“悦己”而非“愉人”的生活趣味,知易而行难。
sense不是金钱堆砌的必然产物,却一定植根于内化的气质与眼光。俯拾几块他山之“玉”——都是以生活美学著称的都市里“生活家”们的作为与所感,看看以日常审美为立足点支撑起来的品质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餐后酒一样的平凡闲情
“到熟悉的咖啡馆或公园与朋友闲话家常,随性地笔记涂鸦,在和煦阳光映照下的草皮上翻滚……如果美术馆或戏院举办有趣的活动,便欣然前往参观。这种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模式,让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物变得十分有意思,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山本百合子,曾进修于顶尖法式食艺殿堂——蓝带烹饪艺术学院的美食文化作家如此描述道。“法国人的生活充满情趣,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享受生活’的观念,因此当心情由满足转变为喜悦时,就会自然展露在表情、言语与行动上。”
她曾受一位喜好狩猎的先生慷慨邀请,前往其家中做客。甜点享用完毕后,推出了一台小推车,推车里陈列着几支或醇如琥珀、或清冽似甘泉的餐后酒。这家人告诉山本百合子,在饭后品尝餐后酒是他们多年来细水长流、从不间断的习惯,因此女主人拥有好几个专属于自己的小酒杯,根据当天的心情以及酒的颜色选择想喝的种类。
这些酒杯既有Baccarat水晶质地的大牌,敲击起来有着百听不厌的清脆声响,更少不了价格便宜却精工细作的二手古董货。小小酒杯像是一面镜子,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法国人长久爱用的物品源自何处?用在哪些场合?是如何丰富他们的生活的?……能够像在街道上自由呼吸新鲜空气一样安享这份奢侈的闲情,的确不是任何地方都能体验到的经历。
改写微气候的用心与巧思
东瀛人对生活美学的深耕细作,早已通过料理、伴手礼及无数形形色色的日用杂货闻名于世,在此,只讲一个并不那么为人所熟知、却对我们的中产家庭极有启发意义的题目——改写住家微气候。
为了“让普通的独栋住宅也能充满四季感觉,变为舒适的慢活空间”,而不是让生活反过来配合房屋格局,翻译家、自然生活研究家佐光纪子带领全家人进行了一次长达半年的翻修工程。这个家庭花大量时间讨论什么才是想要的生活方式,诸如“每个孩子都需要一间独立房间”等看似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观念,在结合实际检视后被一一推翻;此后,并未全部依赖施工商筹划设计,而是向古老生活智慧借窍门,重新发掘竹帘、树篱、暖被桌等传统住家元素对现代生活的绿色意义……
而今,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让居住条件变得更宽敞、装潢更精致更个性,但又有多少人思索过“家”与“住宅”的区别?经由自己的想法和双手增加舒适度的住宅,才算是长大成人,才能称之为家,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也才能跟这个空间互动得更自然、相处得更长久。
时间和阅历打磨出的心境
就在写完佐光家的翻修经历、即将收束本篇之时,笔者接触到一段我们身边人与房子的故事,令这篇“他乡生活之美启示录”终得以接上本土气脉。
你能想象将安徽乡下的老房子“运”回北京后重新搭建吗?不是风格的克隆,亦非搬运几件家具,那些纯木结构的老房子先被按原样画成图纸并标明每一扇门窗、每一面墙板的位置,用火车运回北京后,再在近郊孙河照图纸结构原封不动地安装起来。
房子的主人开过茶馆,做过对外贸易,现在则一头扎在古董家具生意里。说起“移植”整整一座房子的灵感,她归因于偶然:当年在安徽农村旅行兼考察时发现很多残留的明清建筑,破败剥蚀却依旧难掩动人心魄的风骨。忍不住问当地人:这些可以卖吗?对方惊讶地说:“这些烂东西还有人要啊!当然能买走。”为了让老房子重获温故知新的生命,她的投入已相当于购置一栋面积不小的公寓,且这里没有路牌、没有门牌,城市繁华被夹道的芦苇远远隔绝。但主人笑谈:相比这座宅子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些都太微不足道了。青砖和老木头上,每处斑驳磨损有多么耐看耐咀嚼,是件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住在这里仿佛能听见时间潺潺流动的声音,还有什么需要计较呢?
金碧辉煌也好、刻意的精雕细琢也好,所谓的品位可以设计、可以速成,这番心境却只能由时间和阅历打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