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你好撬开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1 02: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秦伟
A并不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能说流利普通话的香港人,但他让我讶异的是,普通话的影响范围已经从商场蔓延到了资本市场。
在我眼中,香港是个很现实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会说普通话,这背后没有任何特殊情结,很简单,这是逐利的小岛。
在尖沙咀的海港城,如果你开口粤语,几乎没人搭理;如果你开口普通话,营业员会笑面如花地迎上来,不厌其烦地满足你各种需求。
面对商机,资本市场上的服务员们也不得不学起普通话来。
一个做投资的加拿大朋友告诉我,他前段时间在多伦多大学报了一个普通话班。在此之前,他其实已经会说一些,但他希望这个大学课程能让他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上个月,他来香港,告诉我他在中国内地获得几笔不错的生意。
我想,普通话至少让中国客户对他多了几分亲切感。我接触的圈子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在这个看重价值的市场上,没有人会为了一种情愫而去学习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如此复杂的语言。
这个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深谙各种经济学原理或金融模型,最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几乎被他们运用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虽然语言本身并不一定带来生意,但至少一句熟悉的问候总是增加了延续对话的机会。
谁的“普通话水平”更好些?
如果按Dealogic的数据,今年在人民币债券市场上,汇丰和渣打的普通话可能为他们赚到了更多生意,这两家分别位列人民币债券承销榜的第一和第三位。中资机构在这方面仍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信证券已经可以与高盛平起平坐。
正如A提到的,现阶段,外资机构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未来,中资和外资谁能先从谁那里学到必须的赚钱技巧,必然影响“诸侯各国”如何瓜分天下。
对于外资机构来说,当框架搭好后,全球化的网络、成熟的法律、丰富的承销和海外推介经验都是强有力的竞争点,讲母语的中资机构是否依然能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