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农牧:模式发力加肉价获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3 14:00 来源: 经济视点报□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任立斌
见习记者 邢英杰
在河南60余家上市公司中,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雏鹰农牧”)三季度报表现让人惊叹,作为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主流供给商,雏鹰农牧受益于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通过对自身产业链条的完善,其本身“雏鹰模式”继续发挥优势。
据2011年雏鹰农牧发布的三季度报显示,报告期内,雏鹰农牧净利润增长率高达321.29%,而该指标最近一期的行业平均值仅为-23.4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92亿,同比增长97.45%。实现净利润3.11亿。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为250%至280%。公司2011年截止3季度净资产收益率17.03%。基本每股收益1.16元,每股净资产6.84元。各主要业绩指标均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表现出了极为强劲的发展趋势。
受益猪肉价格上涨
2011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给畜牧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打了一针强心剂。
上半年国内肉猪市场1至4月平均价格呈现波动性上扬态势,出现淡季不淡的状况。进入5月份以后肉猪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直至6月底价格逐步趋向平稳并在高位徘徊。公司生产规模扩大,生猪出栏量增加,加上销售价格上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
雏鹰农牧表示,公司生猪的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日益突显,商品肉猪销售价格较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出0.6至0.8元/公斤,仔猪价格较一般市场价格高出2.5至4元/公斤。虽然玉米等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成本上升,但猪肉价格飙升使得毛利率同比增幅加大。
在养殖利润持续上升的推动下,雏鹰农牧成为该行业的最大受益者。公司的合作建场和担保模式解决了土地和资金问题,“技术进步+下游需求+政策导向”的经营理念推动养殖规模化,机会成本的提高使散养户加速退出,公司的市场空间有了保障。
自2007年、2008 年猪市高盈利时代开始,大量外埠资金以及业内龙头企业选择进军养猪业,向养殖环节扩展,布局全产业链,极大推动了我国养猪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进程。
国内生猪养殖正面临从农户散养到规模化养殖转变的重要时期,2010年更是大刀阔斧调整的一年,由于恰逢市场周期的亏损期,大量资金实力差的中小猪场、户纷纷退出。2011年是这些扩张的龙头企业收获的一年。
国内居民消费习惯决定了猪肉在我国农副产品中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与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的原因,国家调控目标是保证生猪稳定生产、健康发展,从而促进规模化养殖比例的提高。
产业链条延伸
肉制品行业的特点是企业经营的产业链越完整,产品质量越有保证,经营风险越小,成本越低,稳定盈利能力越强,长期发展空间越大。
在产业链条延伸方面,雏鹰农牧向上利用超募资金设立“吉林雏鹰农贸有限公司”,主要开展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农产品的购销、风干、贮运业务,为公司提供饲料原料;向下使用超募资金约1.55亿元用于冷鲜肉屠宰加工项目建设,拟定生产规模为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生产冷鲜肉15万吨。该项目的投产将有利于延伸和完善绿色产品产业链,推进下游产业扩张,为公司进入下游消费市场打造自有肉制品品牌奠定基础,并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公司与广州愿望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品牌策划服务协议,估计与打造终端消费品有关。
“雏鹰模式”发力
雏鹰农牧秉承“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创新为魂、富民为本”的经营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了深化,创新性地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和特色的“雏鹰模式”。
即公司将自有禽畜交给农户进行养殖,农户须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防范公司风险。农户按公司养殖流程接受饲料供应、防疫、技术指导和“封闭管理”,公司按照养殖成果支付农户养殖利润,在发生严重疫情等极端情况下,公司将保证养殖农户的最低保障利润。
“分散养殖,统一管理”既保证高效的养殖环节,又从物理上切断疫情发生和传播的渠道,使公司与农户联合成为双重利益主体。该模式已经成熟并具有可复制性。
公司凭借独创的“雏鹰模式”,生猪养殖和销售规模持续扩大,2007~2010年销售生猪数量年均增长90%以上。未来2012~2014年,预测公司销售生猪数量年均增长50%以上。
随着公司在开封年产60万头猪的募投项目即将投产,公司把原先规划的屠宰分为两块,其中一个亿投在开封的屠宰厂,另一亿仍投在新郑屠宰厂。这样一个变动可节约2千万费用。
公司投资在三门峡的生态养猪有助公司未来在高端鲜肉品上发展自己品牌,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通过投资屠宰业并向高端生态猪发展,公司经营业绩能平滑养猪业的周期波动,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雏鹰农牧正逐步成为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