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清东陵纳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项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0: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4日报道:受到2001年塔利班炸毁阿富汗巴米安大佛的刺激,伊拉克裔美国人本·卡塞拉(Ben Kacyra)和妻子在2003年成立了非盈利组织CyArk,将自己公司所发明的激光扫描技术和云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

  现在,这一3D技术将用于清东陵的数字化保存。

  12月5号,中国国家文物局和苏格兰文物局签署了协议,正式将清东陵纳入“苏格兰十大文化遗产项目”。

  该项目由苏格兰文物局、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以及CyArk在2009年7月共同发起,计划用五年的时间用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对苏格兰的五个世界文化遗产、其他国家五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

  CyArk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实现500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苏格兰十大文化遗产项目”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与中国政府密切合作,寻找合适的地点纳入‘苏格兰十大文化遗产项目’,”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Alex Salmond)说。

  “我们很有信心,这次合作将会帮助中国的合作伙伴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拥有的伟大的文化遗产。我希望这次合作是中国和苏格兰之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这次的工作也将必然促进苏格兰激光扫描团队的知识和技能。”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距北京约125千米,是清朝的皇家陵寝(公元1644-公元1911)。处于群山环抱、河流夹绕之中的清东陵在风水学上被认为是吉祥之地,葬有5位皇帝、15个皇后、136个嫔妃、3个皇子、2个公主。

  “清东陵独一无二,从20多个候选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兆华说。

  “清东陵是中国最大的、保存最自然、最完整的、最有名的皇家陵寝。”

  早在1月份,苏格兰首席大臣曾就此次合作与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进行磋商。

  3月份的时候,王兆华听说国家文物局将和苏格兰文物局合作,在中国选一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

  4月份,清东陵被告知入选。

  “清东陵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五条,它入选我一点都不惊讶,”王兆华说。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极为重视陵墓的选址、布局和建筑,认为陵寝不但代表其生前的荣耀,还将影响到来生和王朝命运。

  清东陵占地80多平方千米,以繁复的雕像和雕刻著称,是清代丧葬风格的代表。

  数字化工作的重点是顺治的陵墓孝陵。孝陵作为清东陵第一处陵寝,对后面的陵寝影响深远。

  康熙帝的景陵也将被数字化记录和保存。

  考虑到天气等因素,今年10月份起,一个8至10人的专家团队将会在清东陵展开现场扫描工作。他们大致会连续工作三个周,每天工作12个小时。

  “我们使用非常精确的仪器,从激光扫描器到数字摄影都有。”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道格·普里查德说。

  “在中国的项目,我们可以扫描非常接近真实的建筑效果。”

  与数字化摄影相结合,激光扫描可以捕捉非常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比如说建筑表面的裂纹。

  这种技术已经用于苏格兰的新拉纳克遗址、奥克尼新石器遗址、圣基尔达岛屿、印度的拉尼基水井、美国的拉什莫尔总统山的数字化再现。

  通过记录激光从发出到被物体反射或者折射回来的时间,并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角度、位置乃至材质,最后形成三维图像。

  “我们的团队已经习惯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工作,”普里查德说。

  “在中国,我们面临的显而易见的挑战在于陵寝的规模。”

  各种不同的激光扫描器将会用于扫描工作,以适应不同远近距离和精确程度的需求。

  扫描工作完成后,大概需要数月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最终生成三维数据。

  所有的数据和三维效果的版权归清东陵及其管理部门所有。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将会协助苏格兰扫描小组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苏格兰专家将会培训清东陵的工作人员如何使用最终的三维数据。(中国日报记者   刘志华   编辑   裴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