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化市场展望与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21:39 来源: 中国财经报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进入2012年,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建设新的高潮。
2012年,在中国文化界,一批原创精品力作将应运而生,一批富有活力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将不断壮大;中国电影将向超过150亿元的票房新高度冲击,城市银幕数有望突破1万块大关;在成为电视机和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后,中国电视发展也将跳出“唯收视率”怪圈,引领荧屏新风。
2012年的文化产业,注定是各项政策开花结果的一年,注定是市场更加秩序化发展的一年,也注定是令人瞩目的一年。
文化作品:百花齐放更争妍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艺作品如何才能立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将成为2012年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大看点。
2012年,北京的艺术舞台将翻开多姿多彩的新篇章。国家大剧院将持续推出原创自制节目,演出表单星光熠熠。作为新中国文艺原创力量的重量级源头之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2012年将迎来院庆60周年。
据了解,人艺全年将推出两部大剧场新剧:一部是由导演李六乙重排的《推销员之死》;另一部则是围绕“北京、当代、原创”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的年度大戏,目前人艺仍“保持神秘”。
2012年也是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诞生30周年。业内预期,国内小剧场创作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百花齐放局面。
1982年9月19日,由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排练厅首次面对观众,当年的11月5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正式演出,开创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先河。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说,2012年的9月19日,林兆华将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带来一部新作,纪念这不同寻常的30年。
2012年也是中国电影步入体制改革10周年,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上影集团的《上海公报》《魔咒钢琴》《海上交响》《西藏的天空》等一批原创大片将进入摄制阶段。
文化界人士预期,在新的一批精品力作逐步进入播种、萌芽、开花、结果期的同时,根据六中全会精神,2012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文化、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文化人才队伍、文化“走出去”等领域的建设,都将迈出新步。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评论人张颐武:文艺创作关乎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从今天看来,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都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也需要更多的文化指引和激励。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六中全会召开后,我更加关注三点,首先是如何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其次是文化如何为经济社会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第三是文化如何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高度。
电视荧屏:将更加清新亮丽
2012年1月1日起,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等将如期生效。部分类型的电视节目播出将接受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三俗”倾向;对电视剧、电视节目,在开始前、进行中的插播广告行为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
坊间所称的“限娱令”和“限广令”,成为2012年初中国荧屏的一大悬念。对于相关举措中保障观众权益的内容,观众几乎是一片叫好声,但也有一部分观众担心,电视台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限X令”若被模糊了边界,最后吃亏的还是观众。
业内人士预期,进入2012年,一方面,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一批新形式、新创意的思想道德建设节目或将走进观众视线。
“高收视,未必等同好口碑。”广电领域资深媒体人俞亮鑫分析,电视荧屏上,“拜金女”“宝马女”“炫富男”频出,严重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这类节目确实非整治不可,大部分观众愿意举双手赞成。与此同时,“限娱令”并不意味着娱乐节目停办,应当看到娱乐节目自身也有寓教于乐的功能。
在电视圈内既主持新闻政论节目,又兼顾综艺娱乐节目的东方卫视主播骆新认为,娱乐节目也能释放出强大的人文吸引力和思想道德建设能力,比如展现普通小人物的励志故事,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感动中国”“中国达人秀”等节目经久不衰,具有启迪意义。
(专家点评)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主任、收视率研究专家方方教授:“唯收视率”之风在电视行业内真该刹一刹了。广电的“限X令”是“紧箍咒”还是“橡皮筋”仍未可知,从长远看,广电行业需要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价值评估体系。
中国电影:或将进入“万块银幕时代”
2012年,中国电影的“万块银幕时代”或将提前到来。
2011年末,中国电影年票房正在向130亿元大关冲刺。更振奋人心的是,中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已从年初的6200多块,发展到9000余块。这意味着,在2012年,只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数量,中国将迈入“万块银幕时代”。
这一数字若在2012年实现,要比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等业内人士在2011年年初的预期,提前了2至3年。银幕数的大幅增加,不仅意味着电影票房和整个电影产业的增长获得了极大空间,也意味着人均观影的成本或将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动辄上百元的电影票价,在2011年已经因网购、团购等有所松动。而从观影设施大幅增加的大环境看,2012年观众在票价方面所得的实惠将具有可持续性。
“当然,更实惠的票价,需要电影观影人群的不断壮大,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国内第一家多厅影城——上海影城总经理朱春豪说。这家已具有20年历史的影城,给出的市场分析显示,2012年中国电影的高端和低端消费市场将形成更明晰的分野,二三线城市的连锁制,将成为大型影城、院线等拓展的新疆域。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环节将截止。这部令电影人和影迷都颇为关注的征求意见稿,虽然未将“分级制”正式写入,但一旦正式进入人大的立法程序,带来的产业利多,或将惠及更多百姓。
中国电影票房2002年还不足10亿元,到2010年站上100亿台阶,用了8年时间。放眼2012,依靠新建设施、大片刺激等方式获得票房高速增长的模式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结束《金陵十三钗》创作的张艺谋依然感慨,中国电影原创剧本的匮乏,导致“巧妇难炊”的局面。
进入2012年,在小成本类型影片百花齐放的同时,国产大片能否再度崛起?中国的电影后期制作技术能否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突破?中国电影“走出去”,能否形成真正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品牌?仍存在一系列悬念。
(专家点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电影评论人尹鸿教授:从“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看,“降低电影准入门槛”等业界已经在进行操作的规则,正进一步法规化;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所引起的“偷票房”“播广告”等问题也用法律法规进行了规范。中国电影的壮大,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更需要信心和耐心。(许晓青 万一)
文化企业:打造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品牌
2012年,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受到极大鼓舞。
针对国际文化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近年来一批中国文化企业纷纷进军海外市场,向全球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从中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队”之一,公司近年来已向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团组680多起,演出390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7500万人次,其中商演比例超过60%。
总部位于上海的盛大游戏近年来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2011年第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72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目前海外游戏收入只占公司收入的5%,公司目标是未来3年内使海外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的20%,公司接下来将致力于建立多个全球运营中心,面向不同的区域和语言提供服务。
在积极布局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还有部分文化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竞争。最近两年内,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控股了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原本全资拥有的星空卫视四大业务,并且正在将《中国达人秀》等代表当代中国文化的优秀综艺节目输出海外;中国民营企业俏佳人传媒收购美国的国际卫视电视台;中国港中旅集团所属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收购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布兰森的白宫剧院;深圳华强文化科技赴伊朗投资建设主题公园……
(专家点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仍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甚至可以说,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程度决定着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关起门来建设文化强国不可想象。我国没有世界级的文化企业,就绝不会有世界级的文化影响力。中国世界文化级的文化企业诞生之日,也就是我国文化影响力遍及全球之时。但是这必须要有全球眼光和“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的全球胸怀。
文交所:迎来“大乱”后的“大治”
2011年年底,国务院出台“38号令”对市场进行规范,这一政策发布立即“震”住了“野蛮生长”的艺术品股票市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震动。2011年对于文交所来说,是疯狂的一年。风风火火的上马、份额化交易模式的创新、大量热钱的涌入都繁荣了这一市场。在市场热情极度膨胀、交易乱象频现之时,呼唤理性投资在2012年成为必然。
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并不困难,画廊、拍卖公司等形式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艺术品交易一、二级市场也基本建立,成为高收入人群投资、玩票的平台。但是由于准入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往往被拒之门外,此时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模式的出现迎合了他们这一需求。然而,艺术品股票真能让普通大众分到艺术品增值的一杯羹吗?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
“38号令”中发布的“五不得”每一条都直指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连“文交所”本身存在是否合理合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给了全国各家文交所“当头一棒”。
对此,各家文交所虽然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但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跌停的局面。继北京汉唐文交所、泰山文交所产品相继跌停之外,就连自称手握国务院金融创新“尚方宝剑”的天津文交所的产品同样“跌跌不休”,难逃被清理的命运。目前各文交所已经收到当地证监局的发函,要求填报关于交易所的交易类型等情况,但尚未收到具体整顿细则。此前有报道引用相关监管部门人士的话称,多个相关部门针对文交所的具体整顿细则即将出台,类证券化交易模式或被全面叫停。
(专家点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2012年文交所的发展,将是一个经过“大乱”走向“大治”的过程。在国务院颁布“38号令”后,地方政府将重新定位文化交易市场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文化产品交易必将走向法制轨道。
其次,国务院对于文交所的清理整顿,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天津文交所等从事的份额化交易将被叫停,违法证券交易也将得到遏制。
不过,因为大量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取缔,由此将产生一定的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
艺术品交易:成交率缩水质量上升
如果说,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可以用进入“亿元时代”来概括的话,那么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表现无疑昭示着“资本时代”的来临。这一年,资本与艺术深度联姻,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基金正通过各种形式急速涌入艺术品市场,寻找财富增值的空间。
自2009年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突破单件拍品的“亿元”纪录后,明代《十八应真图卷》、宋代《局事帖》等纷纷突破“亿元”大关,2010年16件“亿元”艺术品的诞生,宣告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式进入“亿元时代”。
丰厚利润的吸引加上股市、房市的资金“挤出”效应,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将资本转入艺术品市场,“抢滩”艺术品交易、收藏、流通和展示等各个环节,艺术品与金融资本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作为第五大投资渠道,中国艺术品市场财富效应凸显,投资年回报率高达26%,已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
从世界经济规律看,当GDP达到人均1000-2000美元时,是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期;达到4000美元以上,是流行期;当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是快速发展期;达到8000美元,是市场大规模发展期;达到1万美元,则是空前繁荣期。目前,中国人均GDP处于4000多美元的水平,艺术品市场正日渐引起重视。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正面临重要的机遇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是市场经验的积累,还是拍卖公司的自我完善、市场上交易各方的各自成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下,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大有可为。
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此前公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全球占比23%,仅次于美国。而据诸多业内人士分析,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的规模将再度上扬,有望突破2000亿元。
然而针对2012年艺术品市场,不少业内人士对行情颇为担忧,理由一是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买家购买力,其次,经济环境受挫也会令货源剧减。
(专家点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品价格评估专家龚继遂:2011年是继2003年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2008年泡沫初破之后,艺术品市场经历的一个拐点。艺术品投资在质、量、观念方面都会经历调整,2012年将是一个挤压泡沫的过程。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便是“去泡沫化”。随着各类艺术品投资基金等纷纷入市,艺术品市场正从收藏型迅速转向投资型甚至是投机型,艺术品沦为低买高卖的工具,许多拍品短期内多次易手、交易价格迭创新高。在资金推动下,部分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格已开始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去泡沫化”不可避免。
藏品市场:规范鉴定行为对收藏界负责
2011年,文物藏品造假事件频出。“金缕玉衣骗贷案”、“徐悲鸿假画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经过专家鉴定的唐代“壶王”,也被指为赝品;曾经创下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以4.225亿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被有些业内人士怀疑为赝品……
藏品市场造假事件接连发生,主要还是由于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首先是无法律管,虽然文化部2009年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文物鉴定有相关规定,但这部行政规章的内容并未涉及目前广泛存在的民间文物鉴定;其次是无机构管,省文物局只对该局批准设立的文物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民间文物鉴定目前没有机构管理;再次是鉴定者无须承担鉴定责任,即使文物鉴定被确定为虚假,也难以追究鉴定者的责任,因为没有哪条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明确规定。
过去文物鉴定是文人圈里的雅事,现在是“全民收藏”时代,有相关法规的规范,才能保障文物鉴定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几乎对民间的文物鉴定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
(专家点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基于其他投资渠道收益能力大幅下降,艺术品市场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关注和追捧,这一现象无可厚非。从社会的角度,希望收藏家能够积极、诚信、热情、理智地开展收藏事业。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有义务将这个团体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从收藏家的角度看,收藏者的道德水平就决定了藏品的质量。收藏组织的监督和引导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收藏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多监管部门,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积极的管理政策,现在收藏的主流是公立博物馆,民间收藏发展也不能被忽视,但最应强调的是,鉴定行业要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何畏 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