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全球财经大事回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9:58 来源: 中国财经报

  编者按:2011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银行体系,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持续低迷的就业率给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大地震及海啸给日本经济以重创;西方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形成的“溢出效应”推高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美元、欧元及日元全面出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推高了能源和工业原料商品的价格等等。我们选取了2011年全球财经领域的20件大事进行盘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 吴伟 王苇航

  美国

   1.国债上限调高,地方债务蕴藏危机

   2011年8月2日(文中所有时间均为当地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美国政府可分3个阶段将国债上限提高2.1万亿美元,并在未来10年削减2.1万亿至2.4万亿美元的支出。至此,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持续许久的国债上限之争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与国债上限之争相比,美国的地方债务蕴藏着更大的危机。2011年1月3日,美国加州债务上升至3650亿美元,GDP占比达18.8%。继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地方债务危机可能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当前,美国有47个州存在不同程度的财政问题,占比高达94%,地方债务违约风潮一旦出现,破坏性堪比“次贷危机”。

   2.标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2011年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降至AA+,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强烈震动。

   虽然美国政府和国会以及业界人士纷纷指出,标普的降级行为是错误的,美国的长期主权信用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仍然阻止不了全球股市的“跌跌不休”。被标普降级后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着手调查标普是否涉及“内幕交易”,之后美国司法部又就按揭贷款评级问题调查标普。

   3.民主、共和两党在减赤问题上针锋相对

   美国国会两党之争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税收和支出政策。共和党主张大幅度削减开支,而民主党则希望通过增税以平衡赤字。2011年8月11日,美国国会成立了赤字削减委员会。如果该委员会在2011年11月23日前不能提出可供国会通过的减赤方案,则国会最晚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10年内削减1.2万亿美元预算。11月21日,该委员会宣布,未能达成减赤协议,这意味着民主、共和两党的减赤之争再次升级。

   4.财年预算久拖才决

   2011年9月29日,距离美国新财年(美国财年自每自然年度10月1日起,至第二年9月30日止)仅一天之隔,众议院通过临时拨款法案,在最后关头向联邦政府提供了短期运行费用。10月4日、 11月17日,美国国会又以临时拨款的方式向联邦政府拨付运行资金。12月16日,国会两党终于达成1万亿美元的开支法案,供政府运转至2012年9月份。

   5.货币政策数年未变,量化宽松在继续

   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低到0至0.25%的水平,2011年11月2日,美联储宣布维持“零”利率不变。

   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实施了2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了2.325万亿美元的各类债券。之后,美联储实施了被称为“第2.5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用到期的债券本金继续购买财政部的债券。

  欧洲

   6.金融监管有所强化,买空卖空得到控制

   2011年8月11日,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发表声明称,将在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实施卖空禁令,恢复市场信心。8月25日,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宣布,将限制卖空金融股禁令延长至11月11日。意大利则先是将卖空禁令期限延长至9月30日,后又延长至11月11日。西班牙和比利时则表示,禁令将一直持续到市场条件允许解禁时为止。

   买空卖空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上的一种常见操作,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冲潜在投资风险。但是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基于对投资(特别是主权债券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标的”信用违约掉期交易盛行。卖空成为一种典型的甚至是疯狂的投机操作,对债券市场构成极大威胁,会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恶化债券市场前景。欧洲金融监管机构的果断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过度的市场投机,保证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7.银行系统全面告急,补充资本四处筹钱

   2011年9月14日,穆迪调降法国3家主要银行的评级。9月21日,标普调降意大利7家银行的长期评级,并将另外8家意大利银行的评级调降至负面。9月23日,穆迪下调希腊8家银行的长期存款评级,并将所有希腊银行的长期存款和债务评级前景定为负面。10月7日,穆迪下调葡萄牙6家银行和12家英国金融机构的评级;标普调降德克夏银行3种主要业务的评级。欧债危机开始大范围影响银行业。

   11月30日,欧盟经济和财务事务理事会通过银行注资,提高核心资本金率方案。同日,美联储联手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央行,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并将互换协议延长至2013年2月1日。12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向欧洲银行业提供3年期贷款,其表示,此举旨在帮助缓解欧洲银行业的信贷紧张局面,重振市场信心。

   8.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盟“救火”手忙脚乱

   截至2011年第3季度,欧债危机已经传导至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同时还向外围及核心国家扩散。为防止欧债危机动摇欧元区基础,欧盟于10月份连续召开两轮特别峰会,通过了全面可持续性的欧债一揽子应对方案:提高银行体系核心资本金充足率至9%,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及融资能力,将希腊主权债务减记50%。11月29日,欧元区财长会就以杠杆化方式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向希腊发放贷款以及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达成一致。12月9日,欧盟本年最后一次峰会发布《欧元区领导人声明》,宣布主要国家已经就“新财政协议”和有关融资方案达成一致性意见,欧盟在解决欧债危机等方面取得进展。

   9.六项立法如期执行,财政联盟呼之欲出

   2011年9月28日,欧洲议会通过“六项立法”,12月13日正式实施。“六项立法”旨在强化财政纪律,对违反财政纪律的国家进行纠正和惩罚,防止债务危机再次爆发。该法案对违规成员国进行制裁和罚款时采取“反向投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元机制在设计上的严重缺陷。12月9日,欧盟峰会公布了“新财政协议”:政府预算应实现平衡或盈余,年度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0.5%;债券发行需事先报告;赤字突破3%上限,将受到制裁;欧盟将加强对成员国的财政监督和评估,有权要求成员国重新修改预算。

   “新财政协议”结合“六项立法”既严格了对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预算监督,又强化了惩罚机制,欧元区财政联盟的“雏形”已经呼之欲出。

   10.救助基金入不敷出,杠杆操作并轨运行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建立于2010年5月,资本数量为4400亿欧元,有效期到2013年6月,到时会有欧洲金融稳定制度来代替。然而,仅一年,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资金就已消耗一半。11月29日,欧元区财长会通过了对其的杠杆化扩容方案,但也只能实现7000亿至8000亿欧元的融资,与最初估算的1.2万亿欧元相比缺口较大。

   面对这种情况,12月9日的欧盟峰会提出了新的应对方案,即“强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调整欧洲金融稳定制度,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双边贷款”,具体包括迅速实施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杠杆化扩容方案;欢迎欧洲央行作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介入市场操作的代理机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将继续发挥作用,为已启动的项目提供融资;欧洲金融稳定制度提前至2012年7月启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为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可对金融援助做出紧急决定,达到85%多数同意即可;实缴资本和欧洲金融稳定制度已发放贷款的比率维持在15%以上。这一方案意味着,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金融稳定制度将在2012年7月同时运行,以强化救助能力。

  日本

   11.地质灾害重创经济,国家战略将会调整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地震和海啸袭击,并出现了核电站泄漏事故。据世界银行预计,此次灾害损失约1220亿至2350亿美元之间,GDP占比约为2.5%至4%,灾后用于重建的财政预算将达到120亿美元。3月份,日本工业产值环比下降15.3%。

   鉴于地质灾害常态化的趋势,日本开始准备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一是逐步放弃核电,以防止未来地质灾害再次引发核事故。二是在经济上开展灾后重建,同时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海外扩张做准备,即将重要的产业转向较为安全的大陆板块区域,特别是加强新能源、水资源、高速铁路、粮食基地的投入。这表明,日本的海外投资目标是打造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通过渗透对象国的经济增长前沿领域,提高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12.债务虽再创新高,债务风险却不突出

   2011年9月底,日本国家债务达954.418万亿日元,短期内可能突破1000万亿日元。然而,相较于欧美各国,日本的主权债务风险却不特别突出,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日本的经济基本面良好,2010年GDP达5.47万亿美元,增速约为3.9%。第二,日本的海外净金融资产为3.144万亿美元,连续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可随时为国内提供充沛的流动性。第三,日本没有陷入产业“空心化”和“过度金融化”,利润产出能力极强。第四,与美欧各国不同,95%以上的日本政府债券为国内长期投资者如银行、财阀持有,其余不到5%也主要由各国央行及其他固定投资者持有,主要用作避险投资。

   不过,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灾后重建支出导致的赤字增加,债务总额持续扩大,风险也将直线上升。

  国际市场

   13.黄金冲高回调,油价趋稳银价下挫

   2009年、2010年,国际金价先后突破每盎司1200美元和1400美元大关。2011年,在欧债危机以及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流动资本避险情绪高涨。8月22日,纽约黄金期货报每盎司1912.90美元,突破1900美元大关。9月6日,伦敦期货黄金爆出每盎司1920.38美元的高位。随后,国际金价向下回调,截至12月23日,2月合约黄金收于每盎司1606美元。

   与黄金相比,白银则走出了另外一条曲线。截至2011年4月份,国际银价从每盎司24.78美元升至49.78美元。然而,5月2日,随着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开,美元指数从3年来的低点72.81迅速反弹,国际银价随即遭遇“滑铁卢”,11分钟内,从48.15美元暴跌至42.21美元,之后持续下行。截至12月23日,国际银价跌至每盎司29.07美元。

   相较于黄金的冲高回调与白银的大起大落,2011年的国际油价倒还显得相对平稳。12月22日,纽约期货石油每桶为99.53美元,较2010年年底的每桶90美元上涨不多。这表明,全球经济复苏趋缓,石油消费预期下降,国际投机资本也缺乏好的题材炒作,因此未能再现2008年每桶147美元的高位。

   14.全球弃核渐成风潮,是否现实值得商榷

   地质大灾害将日本福岛推上了全球核电安全讨论的风口浪尖。5月10日,日本终止了之前制定的“能源发展计划”,重新研究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6月8日,日本表示,国内54座核电反应堆可能在2012年4月前全部关停。3月12日,德国5个联邦州要求联邦政府停止发展核电,5月30日,默克尔宣布将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17座核电站。此外,瑞士、意大利和委内瑞拉等国也制定了“弃核”计划。

   从全球范围来看,“弃核”造成的电力供应不足将削弱工业产能,拖累经济指标,给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消极因素。另外,石化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高昂,在放弃核电的情况下,无论是恢复传统火电的占比,还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都将极大地提高电力成本,推高通胀,不利于经济复苏。因此,弃核问题值得商榷。

   15.防止本币过度升值,日本巴西各有对策

   2011年8月4日,日本政府动用约4.5万亿日元干预汇市,防止日元大幅升值。8月24日,日本政府成立了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对日元升值紧急基金”,促使日本企业将日元资金转换成外汇以扩大海外投资。

   在南美,巴西也面临着本币过度升值的问题。7月27日,巴西决定对外汇市场的期货美元交易开征1%的金融交易税,也称“托宾税”。8月22日,巴西表示,不会允许“热钱”流入,一定会阻止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投机活动。实际上,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早就冲击了新兴经济体的币值稳定,早在2010年10月3日,巴西已经将外资投资巴西的固定收益债券的税率加倍至4%,以控制本币升值。

   16.亚太财富大幅增加,全球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2011年10月19日,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称,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全球财富从203万亿美元增至231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表现出色。从2010年算起,亚太新增财富在全球新增财富中的占比高达54%。今后5年全球财富将增长50%,达到345万亿美元。

   不过,全球贫富差距也在拉大。10月26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指出,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的同期收入只增加了18%。12月6日,经合组织发布报告称,其成员国中最富有人口(总人口的10%)平均收入已达到最低收入(总人口的10%)的9倍,智利、墨西哥、土耳其、美国、以色列以及英国国民收入差距均较大,最高相差26倍。

  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

   17.金砖国家合作全球关注

   2011年4月14日,南非作为新成员参加了“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金砖国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2001年,是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治理中的作用凸现,需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在这种背景下,“金砖国家”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4月召开峰会,初步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从结构上看,南非作为非洲大陆的代表加入,将“金砖国家”的地理分布从东亚、南亚、南美和欧洲扩展至非洲。由于非洲大陆是全球最后一块有待充分开发的巨大资源地和市场,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相当于该机制在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再次优化,这将为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

   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换帅

   2011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任命拉加德为新任总裁,结束了总裁缺位近2个月的局面。拉加德是该组织首位女总裁。随后,她提名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上任之后,拉加德表示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落实和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转移等治理改革:第一步是落实前期改革的成果,包括份额与执行董事会的席位转移。第二步是向前推进改革,即重新核查该组织份额的比例构成。

   19.东亚峰会再次扩容

   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第19届东盟峰会在印尼举行,以东盟峰会为基础的第6界东亚峰会也于当地同期举行。随着俄罗斯和美国的加入,东亚峰会所体现的“10+X”多边对话机制进一步扩展至“10+8”。该机制的号召力逐步加强,将深刻影响亚太区域合作框架的演变进程。

   20.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

   2011年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决定接纳俄罗斯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俄罗斯领土面积和自然资源综合储量居世界第一,GDP总量约为1.48万亿美元,全球第十。

   它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前后历时18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