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集体“瘦身”:银行系逆市飞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1:2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贾华斐

  除银行系基金外,面对2011年基金全行业的规模缩水,各基金公司无一幸免,包括一些产品业绩排名靠前的公司。

  与此前公募基金业管理资产份额和资产规模同时下降不同,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基金业资产净值(包括QDII及联接基金)较上年末减少了3038.68亿元,降幅超过12%;但份额增加了2272.61亿份,增幅约10%。投资亏损造成净值缩水是基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与份额减少相比,这种情况对基金持有人的伤害更大。

  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与大多数债券型基金亏损的情况下,基金业绩对规模的贡献度在减少,反而是渠道体现了威力,借助货币市场基金冲规模的情况在2011年全面复苏。银行系在2011年年底规模排名全面攀升,而这种“虚胖”也将在2012年面临考验。

  六公司“瘦身”逾三成

  目前已经成立且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共有66家,统计显示,其中有53家基金公司2011年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净值规模缩水的情况。

  其中,中海基金规模减少了48.36%,几近腰斩。此外,中邮创业基金、华商基金、信诚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规模缩水幅度也超过30%。这几家基金公司也因此出现了5至8个名次的下滑,被诸多竞争对手赶超。

  在行业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大成基金和银华基金均属于规模缩水较严重者,缩水幅度均超过了20%,均为股票型基金净值大幅减少所致。

  其中,受到两年没有发行新基金的影响,华夏基金2011年末的管理规模由2010年底的2187亿元缩水至1791亿元,与第二名的差距由600多亿元缩小至300多亿元。自华夏基金成为业内规模第一之后,这是其与竞争对手差距最小的一次。

  此外,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名次再次出现变动。富国基金的规模仅下滑了2.32%,但由于工银瑞信规模逆势大幅增长,导致富国基金被挤出前十名,工银瑞信也因此上升3个名次,跃居行业第九。

  值得注意的是,有13家公司的规模出现了正增长。除平安大华、方正富邦、财通基金、浙商基金、纽银梅隆基金和富安达这6家在2011年发行了首只基金产品的新基金公司外,60家成立超过2年的基金公司仅有7家实现了净值规模净增长。其中,除新华基金和万家基金外,其余5家公司均为银行系基金公司。

  银行系“虚胖”

  上升3个名次的工银瑞信基金规模在2011年增加了约120亿元,成为基金行业中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司。此外,民生加银、浦银安盛、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等银行系基金也均实现了规模正增长。其中,民生加银因较低的基数和超过30亿规模的新基金发行,规模几乎翻了一番。银行系基金因此实现了规模排名上的“大跃进”。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基金公司规模的增长主要是源自大股东方面强大的销售能力。

  不过,最主要的贡献还是来自货币市场基金。在2011年“股、债”双输的情况下,唯一取得正收益的货币市场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而银行系基金又在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中享受到了最大的好处。

  其中,工银瑞信的货币基金由2010年底的53.66亿元增加至213.63亿元,占其689.63亿元总规模的约30%,是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三季度末,工银货币的规模还仅有29.22亿元,四季度增加了184.41亿元,增幅超过600%。

  除民生加银和浦银安盛外,其余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均出现了较大规模增长。中银基金的货币市场基金四季度增幅超过400%;建信货币基金增幅超过300%;交银施罗德的货币市场基金更是由三季度末的5.13亿元增加至83.87亿元。

  按照以往的规律,这些货币市场基金往往会在明年上半年出现回落。而按照银河基金研究所公布的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与不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的公司规模榜单来对比,一旦剔除货币市场基金的影响,工银瑞信的名次将由第9位下滑至11位,建信、交银也将分别下滑6和3位。插图/刘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