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质量齐升”:期市的新年期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7:16 来源: 金融时报

  王妍

  记者王妍近年来持续壮大的期货市场在2011年再度“量变”,不过,这一次“量变”的方向却是收缩。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期市的收缩固然承受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压力,但也是自身主动调整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缩量不仅没有影响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质变”,反而与行业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一起,为市场的长期发展夯实了基础。市场人士认为,2012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但来自行业内部的诸多创新之举将使市场重归“质”、“量”齐升之路。

  规模缩量

   2011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大幅回落,这也是历经5年高速扩容后期货市场的首度调整。

  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0.5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37.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72%和11.03%。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去年期市成交量的收缩,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下滑、国内政策趋紧大背景下的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期货行业为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抑制过度投机而做出的主动调整的结果。2011年,期货市场几大交易所相继出台了提高保证金比率、双边收取手续费和实行“大合约”等一系列措施,客观上抑制了市场的活跃度,造成了期货市场成交量的显著下滑。不过,该人士强调,虽然成交情况有所下降,但整个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一年中,国内期市偏高的成交持仓比逐步降低,抑制过度交易效果显著;中介机构的客户结构也得到优化,服务方向更加向法人客户倾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商品期货市场成交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但完整运行一年的股指期货却在稳步壮大之中。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金所2011年累计成交量为5041万手,累计成交额为43.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78%和31.83%,同比分别增长9.89%和6.56%。并且,有分析人士强调,去年,股指期货先于商品期货步入“机构时代”,券商、基金、QFII、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纷纷在年内陆续获准入市,这为整个期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创新提速

  尽管市场成交缩量,但2011年的期货市场绝非乏善可陈。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行业兼并重组大幕的开启、期货公司“走出去”步伐的迈出以及新业务的正式推出,不仅对于期货行业自身影响深远,对于相关领域的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行业的规范与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去年铅期货、焦炭期货、甲醇期货在上海、大连、郑州三大商品交易所的先后上市,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期货产品线,为市场发展扩容了空间,也为相关实体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避险工具,使得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其次,去年9月份,期货公司首个创新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顺利开闸,46家期货公司获得了开展投资咨询业务的资格,这是期货公司除经纪业务之外的第二项主营业务,为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样是在去年9月间,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和永安期货收到中国证监会的通知,获准参与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筹备工作,为中国投资者走向全球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届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有试点资格的期货公司,参与境外交易所的全球期货交易。

  最后,2011年末,在监管层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国际期货合并珠江期货、中证期货并购新华期货将行业兼并重组大幕拉开。市场人士认为,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有效实现期货公司的做大做强,期货公司之间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失为一种理想与便捷的扩张方式。

  期待“质”、“量”齐升

  展望2012年,受制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市场人士对于期货市场的表现并不过分乐观。多数分析师表示,期市今年难以出现明显的趋势性行情,大宗商品整体将在下有支撑、上有强压的背景下振荡循环、寻求突破口。

  有分析认为,决定今年商品趋弱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需求下滑以及美元走强对商品形成压制这两点。一方面,2012年发达经济体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大增,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将被动或主动地降低。同时,全球金融不稳定性急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的格局可能再次加剧,并由此进一步扩大商品波动幅度。另一方面,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强于受债务问题困扰的欧洲,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出现回流和较高的通胀,预计美国将不会再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之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处于逐步复苏通道之中,因此,预计美元已进入强势周期。

  “如果有更坏的消息出现,大宗商品就可能以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向下运行;而假如欧债危机出现更多曙光,中国转型进程通畅,大宗商品也可能以区间振荡的形式来结束一轮调整。”有市场人士这样表示。

  虽然业内普遍预期今年期货市场本身难有大级别行情,但是,考虑到2012年更多创新举措有望加快推进,对于今年期市的“质”、“量”齐升,业内表示并不悲观。有分析人士表示,首先,2012年原油等商品期货品种、国债等金融期货品种以及大宗商品期权有望推出,品种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推动市场交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其次,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将稳步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境外期货经纪业务有望进行试点运营,中介机构客户服务手段将得到丰富;再次,机构投资者有望全面进入国内期货市场,市场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