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石油200亿企业债获34倍认购 信用债市场现两极分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2: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兰香

   尽管近期信用债券市场出现一系列风险事件,但是对于“34倍的认购倍数”,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2012年发行的第一期企业债仍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1月10日,中石油在银行间债市招标发行200亿企业债受到机构的疯狂追捧,7年期和10年期品种的认购倍数分别达到34.13和34.01倍,创历史新高,中标利率分别为4.54%和4.69%,也远低于市场预期。

   “两期债都是34倍的惊人认购,由于有投标收益率下限,大家都往死里投,要是放开下限,不知会不会到4%以下。”一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不无唏嘘地说。

   从1月4日AAA级债券08鞍钢MTN1债延迟兑付“虚惊一场”,到我国债券市场上首例由担保公司为债券违约进行代偿事件的出现,近期信用债市场风波不断。于是,大企业的高评级债理所当然地成了避风港,信用债市场的两极分化也由此加剧。

   高评级信用债受追捧

   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出现兑付“乌龙”事件,本应于当日还本付息的鞍钢集团50亿元三年期中票资金未及时到账,一度引发市场骚动。尽管当日下午,资金如期到账,并未实质性违约,但给本已“风声鹤唳”的信用债市场又蒙上一层阴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月5日,2010年发行的中关村集合企业债中,北京地杰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状况恶化,自主偿债能力较低,已向债券担保人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申请履约兑付,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人主体违约事件。

   虽然中关村科技担保明确其本息履约兑付,但1月9日地杰通信信用等级仍被大公国际由BBB+下调至CC,评级展望为负面。

   日前,山东海龙股份公司亦公告称:截至1月5日,ST海龙及控股子公司因资金紧张,部分在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逾期。如果公司继续出现大幅亏损,必将影响债券的信用与兑付,进而可能出现违约。“11海龙CP01”成为另一只濒临违约的信用债。

   种种事件预示,2012年或将成为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元年”。

   在此背景下,中石油2012年第一期企业债发行启动,7年期和10年期各发行100亿元,中石油集团主体信用级别和本期债券信用级别均为AAA级。债券票面年利率为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基准利率加上基本利差,Shibor基准利率确定为5.24%,7年期品种基本利差区间为-0.70%-0.30%,10年期品种为-0.55%-0.45%。

   最终的投标结果显示,两个品种中标利率均位于区间下限,超过30倍的认购倍数亦远高于市场预期。

   去年10月,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出台利息收入所得税减半政策后,国家发改委又下发文件,确认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为政府支持债券,10月26日招标的200亿铁道债在各方助力下,亦曾遭到机构疯抢,但认购倍数也才接近17倍。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范小阳认为,高评级信用债攻守兼备,是平衡目前主流预测与超预期情形的较好选择,因此备受追捧。一方面,如果利率产品继续下行,牛市超预期拉长,高评级信用债同样可以享受收益率下行的利好;另一方面,如果利率产品“原地踏步”,高评级信用债由于收益率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既可以规避信用风险,又可以获取票息收入。

   信用债市场春天?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正是当前信用债券市场高度分化的真实写照。而在近期信用市场频现利空的背景下,中石油企业债此番受到热捧,亦令市场人士倍感振奋。

   “信用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这边海龙债濒临违约,那边中石油债认购34倍……信用利差迅速拉大,这才是真正的信用市场。也许要等到‘地雷’炸掉一个,这个市场才算真的建立健全。”一国有大行交易员称。

   2011年,我国信用债发行总量达2.2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0%;截至2011年末,全部公司类信用债余额约4.6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三。

   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和服务能力提升,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出高收益企业债、市政债、机构债等债券新品种。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监管部门已着手研究高收益债发行上市事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推出。

   高收益企业债是指由低信用级别的公司或市政机构发行的债券,这些机构的信用等级通常在BBB级以下。由于信用等级较差,所以收益较高,该类债券在不出现风险的情况下收益将颇为可观。在国外此类债券被称为垃圾债券,是一个重要的证券市场品种。

   尽管监管部门频吹暖风,但有市场人士指出,在风险事件频出,又没有相应的制度对冲的情况下,任何想要建立高收益率债券市场的意愿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可能面临没有足够投资者的窘境。

   由于信用对冲工具在短期内很难出现,所以建立和发展专门的信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类专业债券投资主体是制度建设层面上,应对信用风险的必要措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