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持续回暖仍须政策给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07:45 来源: 金融时报王璐
记者王璐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词汇。市场人士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当前制约A股发展、挫伤投资者信心的症结所在,解决好这一问题将对投资者信心起到极大的提振作用,甚至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牛市的催化剂。”
“新股热”导致市场多输局面“中国股市长期无法反映经济的增长,根本障碍便是过度融资,而且自2009年新股市场重启后,新股全面以高于之前IPO发行市盈率一倍的价格发行,同时大幅度超募,上市公司‘圈钱’的目的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央财大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说。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两市共计进行了277宗IPO,平均发行价格为25.68元/股,平均发行后市盈率则达到了46.07倍,计划募集资金合计1373.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达到了2720亿元。而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10日,上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3.95倍,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则为23.46倍。显然,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完全失衡。
“作为非理性现象,‘新股热’是导致市场多输局面的罪魁祸首。”日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新股热”有四大危害,分别是:“三”高、超募使得市场配置资金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市场定价功能出现较严重的扭曲,新股定价水平独立于已上市公司并自我循环;对上市公司粉饰业绩有激励作用;二级市场频繁买卖新股和次新股的人亏损很大。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网上打新者平均收益率为21%,网下机构收益平均8.45%,但今年2/3新股价格已处于破发状态,损失主要由二级市场频繁购买新股或次新股的投资者承担。
可以说,新股发行价格的偏高已经成为困扰A股市场的痼疾,由此引发的“三高”发行和一二级市场的严重失衡严重干扰了市场的运行。
价格形成机制是根本“新股发行价格偏高的症结在于现行制度采用的荷式竞价法。”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由于该法以全体中标人的最低报价作为网下统一配售的中标价,所有人的中标价都是相同的,高报价者可获得相对较低的中标价配售,所以为了获得配售机会,询价对象就会敢于推高报价,最终抬高了发行价格。”
“除现行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外,没有形成利益制衡的格局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另一位市场人士也表示,一方面,由于违规成本太低,发行人只管高价“圈钱”,不乏在招股说明书中包装与粉饰的行为;另一方面,保荐机构也极力吹捧,以便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诚然,目前的新股发行机制存在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通过监管层的不懈努力,发行体制正在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去年4月,由于询价机构不足20家,八菱科技成为A股市场首家发行失败的企业,打破了“新股发行不败”的神话。市场认为,这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也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市场化约束正在强化。
谈及抑制“新股热”的着力点,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第十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主要是新股的价格形成机制,这包括新股在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要研究运用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增加在新股发行和上市环节的存量股份流通性,考虑用存量股份配售、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等措施,以抑制新股过度投机。在股票定价、承销等方面,进一步简化程序和管制,增强承销责任约束。此外,要研究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
重拾信心关键在政策的后续跟进
在A股跌跌不休且对利好麻木之际,众多高层的表态如适时甘露,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信心。数据显示,在“股市信心论”的号召下,短短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涨幅已接近6.38%,创下自2010年10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涨幅,深证成指涨幅则达到7.92%。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要解决目前低迷状况,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通过发行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泡沫过大、发行价过高、投资者利益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为股市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如果股市在这方面能够取得比较大的进展,投资者的信心自然也会得到提振,市场的走势也会更加理性化。”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提醒说,这次反弹带有浓重的政策“围观”效应,短期内相关政策利好能否兑现以及落地时能否持续吸引“围观者”是关键。如果几天内政策能够落地,尤其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和抑制“新股热”,市场情绪和做多意愿将持续提升,行情转暖也就水到渠成。反之,如“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围观者”就会逐渐散去,反弹也难免昙花一现、无果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