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苗 走进“黑路”的“慈善天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见习记者刘可
卖鸡蛋起家,跑运输致富,搞车皮计划,助扶贫事业,最终却因为和权力机构剪不断理还乱,涉嫌违法违纪,被撤销省政协委员的资格并接受调查。
每个富豪都是一朵传奇。从最初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农村妇女,杀进中国最有争议的铁路行业,摇身变成左右千万人饭碗的董事长,继而成为公众眼中的“慈善天使”。丁书苗的这朵传奇,一路走来血雨腥风,无疑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敢“买卖资本主义的尾巴”
身高超过1.7米,长相憨厚,性格豪爽。丁书苗有着中原女人的鲜明特点。家境贫寒的她,早年丧母,由父亲一手带大。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们每天下地干活挣工分,她却不愿意下地。当时20岁出头的丁书苗就显露出“胆大包天”的特质。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她到各家去收鸡蛋,送到县城卖。带上干粮,提着鸡蛋,一走就是一整天。一斤鸡蛋2块钱,大字不识一个的丁书苗,一斤半就算不出来多少钱,还得问别人。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村民却齐称她“有本事”——给她出个主意,什么都敢做;找人帮忙,被拒绝不生气,会一次又一次缠着你,直到达成目的。
饸饹店上移动的火车
晋城,被誉为生长在煤堆上的城市。饸饹,则是一种像面条一样的食物,在秦晋一带广受百姓欢迎。
丁书苗不甘农村生活,到晋城开了这样一家饸饹店。就是在饸饹店里,往来的煤车司机特别多,爽朗的丁书苗很快就和司机们打成一片,从而得知煤炭运输的可观利润。很快,她筹钱买了一辆车,在卡车司机的指点下跑起了煤炭运输。
当时,不到10块钱可以买一车约五六吨的煤。整个晋城市宾馆一般只住两种人,买煤的和买铁的,买煤的占60%以上。晋城的煤一般通过河南省转运出去。太行山路段经常出现如此情形,绵延数公里的运煤车堵得水泄不通。
于是,谁能将煤运出去,谁就能赚到大钱。
车皮上的黑金矿
一位晋城市政府管理煤炭产业的官员回忆到第一次见丁书苗的情形:她布衣、布鞋,诚恳地说想要做煤炭生意,需要担保来筹集本钱。素味平生,自然遭到了拒绝。但是,丁书苗骑着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去找这位官员,进不了办公室,她就在大门口等。
就这样,这位官员被打动了,便将一位知名煤商介绍给丁书苗,并亲自为丁书苗担保,让他借给丁书苗2000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小小的“巨款”。
正是凭借这2000元,丁书苗起先与一些乡镇和市属煤炭公司合作发煤,买下了40多节自备车车皮。资金积累开始丰厚起来。
“慈善天使”的凋谢
2009年的一天,晋城广场热闹非凡。一字排开的20辆爱心医疗流动车,引发众人围观。一位“大善人”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无偿捐赠1000万元,用于晋城市偏远山区实施健康医疗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让晋城当地人意外的是,这位“女善人”居然是当年失踪了的丁羽心,也就是改名后的丁书苗。
这一年,丁书苗获评“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她的形象被刻成雕塑,全国巡展。丁书苗在公开场合说:“我的想法是穷人要过上好日子,也要有尊严,我们帮助他们是应该的,也是公平的,人人都要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的大事。”
据不完全统计,丁书苗最近几年的慈善投入累计近5亿元。
为人所知的,是丁书苗和刘志军背后并不为人知的瓜葛。丁书苗靠着能拿到“车皮计划”起家,拿着铁道部批下来指标,在铁路运力的紧张时代,靠着这项紧俏资源,暴富并成名。
一位煤炭运输业内人士称,丁书苗当时靠借款和贷款,凑了10多万元,在郑州住了一两年,每天去郑州铁路局找相关领导的家属,陪她们吃喝玩乐,熟了之后再接近铁路局相关领导,充当中间人,做起了贩卖“车皮计划”的生意。
一个车皮两三百元,运力紧张时,却会炒到近万元。
之后,丁书苗的手伸得更长,成立公司,参与多项铁路设备竞标。据媒体报道,丁书苗成立的博宥集团资产总额为4.74亿元,2010年9月总额达45亿元,但其中26.5亿元经审计来源不明。
与此同时,丁书苗的“慈善形象”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但晋城市扶贫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丁书苗与本地慈善机构合作并不多。很多人认为,丁书苗热衷慈善,有换取政治资本的因素在里面。而且没有实体的大量捐款虽然换来了一定名声,实际上也是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的一个原因。
当昔日的“慈善天使”和权力机构靠得太近,最终成为晋城另一个“黑色”烙印的缩影。
晋城的一位普通村民说:“你想想,她捐那么多钱,都怎么赚来的?一查账不就出问题了吗?”普通人的生活还在继续,然而这朵财富的传奇,却已经凋谢在晋城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