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废弃中重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纽约High Line公园建设于废弃的高架铁路之上,纵穿20多个街区,让人实现“漂浮”穿游城市的梦想

  江天一

  [ “景观城市主义的精华所在就是把“人的生活”这一要素抬到最重要的位置 ]

  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可以“漂浮”空中,掠过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街道,从而欣赏到独一无二的城市面貌呢?纽约High Line Park是一座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城市公园,但却如此与众不同——它建设于废弃的城市高架铁路之上,纵穿20多个街区,让人实现“漂浮”穿游纽约的梦想。

  公园位于10大道上,从12街起一路往北延伸至30街。熟悉纽约历史的人知道,这些街道在上世纪30年代充斥着屠宰场、工厂、货仓,工业区的兴起促使铁路腾空架起。随着工业时代的逝去,厂房和铁路慢慢废弃以致荒芜。直到上世纪末,这块区域被重新发掘,很多老厂房被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画廊,一些建筑摇身一变成了高端的餐馆、酒吧、夜店、精品店,甚至住宅。但高架铁路这条龙脉却一直静静卧于街道上空,等待重生。

  把废弃铁道改建成城市公园的想法自1999年起就出现了,但该项目真正拿到经费启动起来却要等到2004年,而建成后对公众开放则是2009年。

  触摸城市的另一面

  踱步于12街上,远远地就能看到半截火车轨道从街角探出头来,忽地悬停在半空中。这一定是公园的起点了。这截轨道处理得十分精妙,一个干净整齐的剖面,外面封上玻璃,轨道结构一览无余。

  从台阶行至轨道,忽然仿佛置身于另一层世界。这一层世界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物、场景和故事,似乎隔绝于地面世界,但却可以尽情观察它,甚至参与它。在空中步行穿越街区时,脚下的步伐是不断流动的,时间却似乎是静止的,公园好似一个时间胶囊,不受扰于地表匆忙的交通和行人。这里的人都放慢了心情仔细品味着城市凝固的瞬间,实在是照片无法捕捉到的美好心境。

  公园内的植物以各种长青植物和灌木为主,在12街街口也有白桦树茁壮成长着,已能为过往行人遮阳庇荫。这210多种植物有不少本就是生长在废弃铁轨之上的,被直接拿来作为公园的组成,既符合当下最时兴的“绿色环保”的设计概念,更重申了整座公园的精神——在废弃中重生。

  负责设计景观的是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曾负责设计了纽约市林肯艺术表演中心。除了植物以外,公园内的种种细节不得不让人惊叹设计师的独具匠心。轨道上的长椅,竟像是从地面浮起来的一般。轨道上的混凝土纵向铺排,吻合轨道的走向,而长椅的宽度正与一块混凝土的宽度相等,因而长椅看来与周边完全融为一体。混凝土还延伸入植被处,如铁轨一般分开,穿梭着。没走几步,就能发现一段锈迹斑斑的铁轨镶嵌在混凝土内。上前去看,发现此处的铁轨被几乎完整保存了下来,在植物的遮映下默默诉说着自己的历史。

  在空中游览城市能看到城市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轨道上向西望去,满眼都是哈德逊河。纽约市临河的这一段码头名为切尔西,在20世纪初是豪华邮轮的起点,更是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遣出了救援游艇Carpathia号。上世纪30年代,切尔西码头在二战中承担输出物资的重任,之后成为工业码头,直到世纪之交被改建为码头公园,夏日更有音乐会等露天活动。这样一段充满历史感的码头,在地面上看并无引人入胜之处,而登上High Line俯视这一片,就很容易从周边充满年代感的建筑和全新设计的码头中,看到层层剥落的历史。日落西山之时,在铁轨上悠闲地坐着,身边蒹葭苍苍,眼前碧水茫茫,有一种大隐隐于市之感。

  景观城市主义的兴起

  如果仅仅将High Line评价为一条高出地面的绿化带,那就太低估它的价值了。公园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和城市空间的互动。

  在13街,铁路横穿大楼而过,这种从外部穿越大楼的经历可不多见;前方轨道边又有一排露天木构躺椅,人们闲散地躺着聊天、发呆、看书,此刻分辨不出居民和游客。

  整座公园中我最喜欢的设计是“露天剧场”。说是剧场,却没有固定的演员或剧本,一块露台提供了一个表演或参观的空间,具体内容则是完全随机的。由主干道岔开去,这一段铁路被改建成了一个下沉的盒子,两侧是木条贴面,尽头则是四块巨大的玻璃,形成了一个类似剧院的空间形态。奇妙的是,前排的游客本是观众,凝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汽车;但他们同时也成了演员,被后排的游客观察着。整个剧场好似吸铁石一般把游客源源不绝地吸引过来,并邀请他们参与表演,可以说是用简单的设计手法超越物质局限的一个优秀案例。

  在我第一眼看到High Line公园的时候,就想起了芝加哥的“轻轨游城”。不过,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芝加哥的轻轨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期)至今仍在使用,游览列车行进其上。由于芝加哥的街道宽度适中,铁路穿梭于不同街区之间,行驶速度较慢,因此在轻轨上游历城市节奏适中,可谓是物尽其用。每年春夏之交,芝加哥建筑协会还会组织活动,请专家在列车上讲解城市建筑,是懒人游览的好办法。

  但乘坐城市高架轻轨观光与漫步空中花园不尽然相同:前者是被动地从外部观光,而后者是作为置身城市之中的一分子,主动地从这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场景里品味人生。这正是High Line公园带给城市最特殊的财富:对外在环境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轨迹的展望,在这个闹市桃源中交织在一起。

  高架铁路上的公园其实并非High Line首创。最早的案例出现在巴黎,唤做“Promenade Plantée”,直译过来就是“公园大道”。顾名思义,这个项目也是利用了1859年的旧铁路,自上世纪80年代起,翻修成城市设计的一部分。这类项目在近20年来崛起得很快,把景观设计、历史建筑和城市设计糅杂在一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所谓的“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其精华所在就是把“人的生活”这一要素抬到最重要的位置,一切设计围绕人类行为而设定。相比早期独立的城市设计理念,无疑是质的飞跃,也会让人对所置身的城市更喜爱,而这正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文化延续的方式。

  此行唯一的遗憾是,未能看到High Line公园夜晚的景色,因闻其灯光设计非常有超现代的感觉,和白天静谧的氛围完全不一样。想象一下,各色霓虹灯勾勒出一条空中轨道贯穿纽约闹市,想必是非常刺激感官的情形。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荐书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