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离相而安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修行人的供养怎么来?

  张剑峰:有些修行人能够得到香港的居士的供养,他们会给终南山注册登记的修行人大概有90多位,一年一千来块钱,供养了十多年了。更多的修行人,没有这个供养,他们如果想到终南山住山,会有一些准备,有的是在寺庙挂单,有的有家人供养,有的没有供养身无分文就进山了,住在树上或山洞。终南山是没有门户的,很多人是来无踪去无影的,就随缘了。

  他们的眼界比我们宽,依赖的东西比我们少,而我们的局限大一点,依赖的东西更多一点,我们没有水、电就不能活,而他们认为,在地球上只要有水就可以活了。

  日报:修行人和我们在认识和思维方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张剑峰:我们只看自己能看到的范围内的东西,对于自己视界之外的事物就没有探索的兴趣,对于眼睛看不到的事物,我们是无法真正相信的。而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上的物质与精神只是相互转化、有无相生的关系,这中间没有严格的分别,物质来自精神,而精神是细物质。

  日报:一些人带着逃避现实、逃避人际交往的目的隐居,但往往不能如愿。

  张剑峰:物质、商业和交换是无法逃避的,需要从心里去解脱,比如开始我也是因为想逃避商业、逃避交换,以为山里不存在交换,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逃避是没有用的,必须从心里去理解烦恼来自哪里,如何放下,不然就会一面是烦恼一面是菩提,总是在坐跷跷板。

  日报:云游与现代旅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张剑峰:云游像照镜子,风景和气象都是心的投射,透过它们认识自己怎么起心动念,是为了认识自己,看山看水皆是自己,或者再浅一层,就是去领受山水中的玄奥、奇妙的景象,通过这些训练去认识大千世界。

  另一种云游与这两者都不同,有点像庄子说的“逍遥游”,根本不去分辨什么是山什么是水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世界,只求内心的自在,心已经完全放下了,这会儿出太阳也罢这会儿下冰雹也罢都很自在,有一种平静。

  云游有一种内心的探索,完全是由内而外的行为,而旅行是旅行者的内心与世界存在一道藩篱,总想去突破,内心有一个世界需要到外面去寻找,有一种饥渴感,比如需要看到更多的风景或者期待某种不期而遇的感觉,一个是朝外求,而一个更多的是向内寻。

  宇宙有多大,有多少种物质,人就有多少妄念,无穷无尽的,如果认识了宇宙的本质就不需要再旅行了,若能认识本心,则每天都在云游。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