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无疾而终的日元国际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3:1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安

   从1980年代以来日本官民都曾醉心于日元的国际化,这种趋势在1990年代提速,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元诞生让日本国内对日元国际化的呼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从2004年以后人们在日本却很少见到这些曾经非常高调的言论。2006年IMF加盟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不到4%,到今天这个可怜的数字也不见本质性改观。近年,无论是日本官方还是民间机构几乎都在日元国际化上偃旗息鼓,日本财务省近20年的努力基本上可以说无疾而终了。

   日元国际化构想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代前期,不但有对美贸易不均衡问题的外来压力,日本国内也在外汇管制逐步放松,国内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对日元的未来有着很殷切的期望。在日本经济达到其历史性巅峰的1989年,出于对日元升值的全民性恐惧,日本错失了日元国际化第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日本金融体系的自由化程度不高,日元贸易的规模也不够理想,甚至连日本央行和当时大藏省(现财务省的前身)其他部门都倾向于日元国际化的渐进操作。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依旧遥遥领先于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对日元国际化的要求更多出自于本币和国家经济地位的匹配问题上。1997年日本经济规模占全球14%,日元结算规模占日本进口约20%,占出口约35%,在全球贸易中日元结算占5%左右,资本交易方面也大致同等。而且桥本政权期间经历了金融大爆炸改革后,资本市场的管制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交易成本的下降也很明显,但日元国际化依旧没有实质性进展。显然全球经济地位和资本管制等制度问题对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而言只是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到了1997-1998年,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日本产业界和金融机构不得不在国际金融市场忍受所谓的Japan Premium(实际上是针对日本企业的一种歧视性利率),甚至在东京市场一度出现日本本国银行因美元流动性紧张而导致日元对外资金融机构发生负利率的丑态。代表日本财界精英的经济同友会对会员企业的调查显示,当时有近77%的企业认为日元应国际化即日元国际地位的提升,在那以前日本企业更注重促使政府改革僵化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可以说这时候日元国际化对于日本而言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现实的利益要求。

   2000年,同友会公布报告呼吁政府推进日元国际化,让企业可以减轻汇率波动以及流动性不足风险。2004年1月,日本财务省日元国际化推进研究会公布其最终报告,从全球、亚洲、日本三个角度来思考日元国际化必要性,前两点美其名曰为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做贡献,后者则全面反映了本国企业界的利益和呼声。然而出口主导型经济在日本根深蒂固,出于出口企业和执政党既得利益阶层及舆论压力,同样是那个要大力推进日元国际化的财务省自己却不断干预汇市去压低日元名义汇率,一狗逐二兔,结果可想而知。

   近年,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现实问题让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在去年,无论是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规模还是离岸市场的金融交易,人民币国际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很多经济指标和制度构成上还远远落后于日本1990年代中后期,而且跟全球能源商品交易息息相关的美元作为国际基轴货币的既成事实化也是非常现实和客观的挑战。抛开发达国家,我国的贸易伙伴中很多虽然在全球产业链上分工不同,但实际上本币都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国际化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强加了另一种汇率风险,这也注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前途不会平坦,而是任重道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