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春运的公平逻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4 02:4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邓聿文

  今年的春运,出行人次据悉超30亿,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同创史上最高。而今年在电话订票外,又有了实名制和网络购票的推出。

  然而,前不久在温州打工的渝籍农民工黄庆红致信铁道部,诉说自己的买票资格被网购剥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对网购这一新举措的抱怨。媒体大量报道了售票网络登录难、提交订单过慢、余票无法查询、网络吞钱不出票等问题,这大大出乎铁道部的意外,尤其是农民工这一春运的主要大军无法通过网购买到回家的票,更是勾起了社会对农民工回家难的关注和同情,从而弄得铁路部门颇有些尴尬,以致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不得不出来说,农民工返乡可首选电话订票。

  客观而言,网购作为新生事物,出现上述问题,情有可原。但尽管如此,黄庆红们对自身购票资格被“网购”所剥夺的抱怨,也说明铁道部在推出该举措时,确有对农民工群体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说,购票网络登录难等问题还可归咎于技术原因外,农民工因不会操作电脑或没时间上网从而丧失网购资格,则显然不是用技术原因可以解释的,严格而言,它属于个人的“权利”问题。而权利问题一般是由公共政策安排不当引起的。

  从铁路部门的角度看,这两项措施的推出,直接目的是为了杜绝黄牛党及内部职工倒票等顽疾,给大家一个公平的买票环境。但这一新举措在提高全社会买票的效率和公正的同时,却并没有改善像黄庆红这样的农民工的回家成本,甚至使他们回家的路更漫长。

  个中原因就在于网购这个新举措,未考虑到或者忽视了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对于农民工中的许多人来说,平时很少上网,即使上网也不熟悉网络购票流程,何况网购还要办理网上银行,因而可以想见,不会有多少农民工上网购票,即使上网,也多半买不到票。尽管在此过程中,铁路部门也为农民工出台了许多其他“优惠”措施,但在售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上述举措事实上对他们起不到多大作用。对农民工群体更方便的,其实还是原始的去窗口排队拼体力。

  这告诉我们,当政府部门推出一些看似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政策或措施时,必须对可能受它影响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进行仔细分析,防止它可能损害其中最弱势者的权益。假如无法避免这种损害,事后就需要合理补偿。

  我们可以把这起事例看做是好心办坏事的一个典型。之所以有这种效果的落差,从铁道部的主观角度来看,还缘于铁道部想通过技术思路来解决一个体制问题。春运年年票难求的根源,在于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将2亿多人口从一个地方集中安全运到另一个地方,由于铁路的运能不是按此配置的,尽管在春运期间,动用非常手段最大程度对铁路运能进行调配和挖潜,但显然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这中间的落差很大。换言之,表面看,这表现为一个短时间内的运能不足问题,但实则是制度和体制问题,是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和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了这种春运现象。

  因而,指望从技术角度解决春运买票难问题,并不现实。从近年情况看,相对于春节回家需求的增长,铁路的运能增加更快,但买票难依然如故甚至更难,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票难买问题,还是唯有从加快城市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着手。在此之前,要使农民工顺利回家,只能是给他们一个拼体力的机会,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也是最有优势的比较资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