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协商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机会渺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3: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 协商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机会渺茫

  

   本报记者 叶慧珏 广州报道

   在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看来,2011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在2011年沃特金融峰会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鲍泰利对未来通过协商推动改革的前景表示悲观。他认为,无论是针对特别提款权(SDR)还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美国都没有任何内生性的动力来支持改革,并且积极主动地合作,“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境况下,期待各国协商讨论出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完全不现实的”。

   鲍泰利是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目前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尼兹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做兼职教授。

   救助欧元:IMF作用很有限

   《21世纪》:如何评价IMF在过去一年对解决欧债危机所起的作用?

   鲍泰利:IMF显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有限。光有IMF是不可能拯救欧洲的。欧洲的问题太大,不是IMF可以救得了的,甚至连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救不了。目前唯一可能继续为IMF注资,使其获得救助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足够经费的国家只有中国。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单独注入巨额资金,这将对全世界产生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当然,这想法实现的几率不大。

   《21世纪》:欧元区在过去一年承受了巨大压力。人们都在担心,这一有史以来第一个跨国的货币联盟,是否会因为债务危机救助不力而灭亡。欧元的未来将对全球货币体系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

   鲍泰利:欧元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自从它诞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饶有兴趣地观察它的发展。因为解决目前国际金融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一些人也提过,应当建立一个全球单一货币体系,即便实现,这也将会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你说的很对,欧元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一个范例。如果欧元的尝试失败了,将是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亚洲地区也一直在试图寻求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财政合作。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几无进展

   《21世纪》:在2011年的各类国际会议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都是重要的议题之一。法国萨科齐总统曾极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但回顾这一年,这一领域鲜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您认为原因究竟是什么?

   鲍泰利:是的,完全没有进步。许多国家都同意,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健全的。但是改变并建立一个新体系的掣肘在于美国——美国对此完全没有兴趣。他们甚至没有兴趣来尝试讨论,而没有美国的参与,改革就不可能发生。

   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提出过一整套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提案,提出要将特别提款权(SDR)提升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提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提案的内容与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布雷顿国际货币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很相似。理智地看,这是一份高质量的提案,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这份提案无法生效。遗憾的是,美国没有任何内生性的动力来支持SDR改革,美国至今发出的信号都是消极的。

   《21世纪》:2011年4月,世界银行曾经做出过决定,扩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这曾被媒体看作是引起IMF做出同样决定的先声。但至今还没有看到有实质性的改革动作跟进。如何评价世行的这一决定?

   鲍泰利:在这一问题上,IMF比世界银行所遇到的麻烦大很多。大家都

   知道,目前IMF的重要决定需要得到85%的绝对多数表决制度,而美国拥有17%的投票权重,因此美国有一票否决权。这都是政治问题。至于目前新兴国家是否能够增加一丁点儿投票份额,这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最关键的问题是85%的绝对多数表决制。

   而美国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动机去改变或者配合改革,因此有关投票权的改革不可能出现。

   《21世纪》:这样说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否还有出路?

   鲍泰利:关于这一改革,我个人有一些结论: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境况下,期待各国协商讨论出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完全不现实的,(这一新的体系)只能自己重新建立。

   目前唯一的希望在中国。我们期待中国的经济进一步保持增长,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知道,尽管中国已经参与了国际贸易活动,但迟迟没有在国际资本市场大显身手。我认为,一旦中国加入了国际资本体系,那么人民币将成为储备货币,而现在则没有这种可能。

   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当人民币和美元、欧元(如果能继续存在)获得同样的储备货币的资格和地位,那么全球货币体系才有潜力做进一步的改革,建立一个多元的货币体系。

   一旦有至少其他三种主要货币以及一系列其他货币——比如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比等,开始挑战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这将为美元和美联储的权力范围设限。

   《21世纪》: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未来金砖国家应当主动担负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任?

   鲍泰利:目前,改革并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是,一个新的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这要求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而只有中国停止利率控制,开放资本市场,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进退两难

   《21世纪》:您是否认为,中国目前进退两难——要么改变现有的货币政策,要么承受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带来的影响?

   鲍泰利:2009年开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得人民币顺利成为国际贸易融资和投资货币,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除非中国开放其金融系统,否则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停滞。

   我认为,中国目前确实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内政治的束缚,当前中国的金融抑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通过它能够促进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是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一旦要取消这种金融抑制体系,就不可能不在国内产生巨大的政治后果。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迫使中国需要做决定。

   《21世纪》: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放缓,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什么影响?

   鲍泰利:看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你会发现,过去即使利率再低,人们也不会担心持有过多的人民币,因为他们对人民币有升值期待。不过,现在这一设想开始变化,有些人觉得人民币会贬值的可能性更大了。这是过去几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

   这使得人民币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步伐变得更加艰难。把人民币推出国门,就好像是将一块巨大的岩石推向山顶,由于中国目前对大多数国家还存在巨大的贸易盈余,因此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蓬勃发展并不是自然规律,出去了也不愿意回来。

   因此,只有放弃利率控制,开放资本账户,使得人民币的市场估值更准确,彼时中国对外贸易更加平衡,甚至产生赤字,人民币走出国门才符合经济规律。

   另外,如果接下来中国的政治领导人能够有意愿开放资本账户,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同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那么人民币将有条件成为储备货币。如果顺利,这对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将产生重大的作用。这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大的希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