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中求进关键在于抓住实体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4:21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李锦 贺璐婷

  ——五评发展实体经济

  大寒小寒就过年,过年后面是立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今年春节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因为复苏实体经济的活力,已成为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看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的基础,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要决策,体现了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期望。

   “稳中求进”是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逻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要趋缓、趋稳、趋实。在稳实中增长,在稳实中前进。

  稳实二字,紧紧相连,是一个词组。只有实才能稳,只有稳才有可能实现。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一个实字,是今年中国经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多项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点,也能成为防范和化解未来潜在经济风险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复苏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

  当2011年经济进入下半年后,民间持续强烈的释放空间、回归实业的呼声与最高决策者形成碰撞与共鸣。一场激活实业的变革从2011年年末悄然酝酿。我们可以回看:

  10月25日,温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我们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

  11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G20法国戛纳峰会上讲话指出:“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12月21日,温家宝在江苏调研时说:“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加具体的措施。”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家领导层多次在讲话和调研中提到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显然,复苏实体经济的方向已经在高层形成共识,复苏实体经济的政策也在渐次推出。从措施上看,近几个月来,中央决策着重在于引导社会总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进入实业企业,而不是进入股市、楼市以及高利贷投机炒作行业里。

  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未来如何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复苏实体经济的活力,将成为急于解决的第一课题。

   复苏实体经济,是解决“实业空心化”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实业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企业资金的严重紧缺,中小企业无心实业投资,一大批上市公司也玩起了“炒钱”的买卖。房地产、股市等虚拟经济的过快过度发展,形成了不该有的经济泡沫,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畸形暴利,使大量实体资本转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虚拟经济,进行投机交易。当游资转向高利贷,并最终演变成“钱炒钱”的终结模式时,资本泡沫的破灭乃至经济危机的发生只剩下时间问题。

   “实业空心化”本质上是改革不彻底导致金融扭曲和实业萎靡的结果,也搅乱了整个市场的氛围和心态。无论企业在虚拟经济中赚来多少钱,一定要拿来服务和滋养实体经济。有强大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才不会变成一场空。“以实为本”回归实业,才是解决“实体空心化”的根本途径。

  要走出现在的空心化靠什么?靠实体经济。因此如何以空心化为戒,思考经济恢复的救助方案,这对中国经济都将是一次刮骨疗毒的魄力之举。

   复苏实体经济,是健康快速增长的基础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进”的核心是要提高我国GDP的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体经济的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实体经济是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根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必将来自制造业。 第二产业才是真实贡献产出、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在工业化中期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将是制造业,而目前的农业、工业领域也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过程,工业的利润率还是上升的,而且和国际上大体接近。

  在主基调不变下的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结构调整。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关键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支持实体经济。政府必须进一步为企业减税让利,保护好市场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大力推进“多劳、多得、多消费”的激励机制,减少类似欧洲的那种“不劳而获”、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货币化“高福利”机制,惟其如此,才能做到整个社会富有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有起色,避免宏观经济大起大落。

   复苏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之道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酵,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仍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对自身的问题有更深的省思:虚拟经济催生的狂欢盛宴注定是一场无法持续的游戏,回归实业是一场迟早要到来的变革。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青黄不接有着莫大关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德国在欧债危机中也 “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这样的事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要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经济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中国目前同样面临着金融危机的风险,我们面对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平衡的现实。有鉴于此,防止局部产业空心化发展为全局性的结果,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实是经济危机的破解之道。

  古语有云,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句话给我们启示,发达的实体经济是国家之根,也是企业之根,根子壮,才能在泡沫经济和金融动荡中立得住、站得稳。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富则国家富。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坚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规律的选择,是中国企业美好春天到来的信息。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实体经济的春天即将来临,让我们伸出双臂迎接自己的春天到来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