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系列报道之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之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1:3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汉辞

  美,苗岭之银!

  对于这种赞美,贵州省黔南州金宸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龙敏似乎已没太多感觉,给予记者的是礼貌而淳朴的微笑!这位黔南姑娘已背着贵州民间手工艺品走过意大利等诸多欧美国家进行“多彩贵州”的巡展,北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站。

  “和欧洲的很多民间工艺品展览的精美大气的包装相比,我们就像地摊货,我们还谈不上什么大的产业,其实,论工艺,我们并不比他们差多少。”王龙敏边给本报记者看她的米兰展览照片边感慨道。

  的确,看着在一尺见方的桌台上,只是简单地顺次摆放着精美银饰、水族马尾秀、尚古木偶等贵州特色、古老特色的文化制品时,真的以为只是走进了贵州某个早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是由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背后推动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

  贵州省商务厅机关党委书记张俊平表示,多彩贵州走进北京是在努力探索一条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将文化转化为产业,产业同时又反哺文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历时1年多、涉及12个部门的贵州省首份《文化产业统计报告》出炉,贵州省2009年文化产业收入达186.71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59%。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1.59%算是低的,而且这个数据的背后还包涵文化旅游收入。

  “我们现在政府方面的文化产业基金做到6000万,这个在全国而言是一般。我们也有一个文化产业规划,因为贵州的文化特征是多民族,因此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前加了‘多民族’。”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全编制的大背景下,贵州已策划了十个分项,对民族文化与工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编写,另外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数字化实验室”,用海量的数据保存起来。

  “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大师们帮我们把这些艺术真正转化为产业,有一个核心。”王龙敏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每年的外贸生意能够做到50万的利润,但如果有职业的团队去做营销做市场做包装的话,这个数字应该翻得更多,因为与欧洲的民间工艺相比,中国的民间工艺同样极具价值。

  谢庆生表示,文化产业绝不是为产业做产业,第一是要“讲文化做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是“讲艺术,做产业”,第三是“创品牌促发展”。不过,对于贵州而言,似乎才刚刚开始。

  如何以“差异化”的特征在区域内和国内形成特色与品牌成为目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西部、中部与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无论在人才、资本、技术基础、产业规模上,乃至于品牌、品质、市场价值的创造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的文化产业发展上缺乏协调,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文化资源浪费等现象,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产业园区建设,一些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禀赋联系不大。”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曾表示。

  以动漫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国家级到地方政府的大小动漫产业园区,国内就达几十家。这种忽视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盲目地上项目,搞园区,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产业本身。

  “按照中央的要求或者2020年文化产业从国家来讲达到支柱性产业。经济发达的地区,我想实现快速发展是可能的。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我认为盲目地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在“十二五”末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我感觉到困难相当多。”相关专家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