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启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20:5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农村金融破冰 抵押物成改革关键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1月12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启动实施情况。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介绍,先期安排北京市大兴区等24个试验区承担有关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其中,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玉田县等6个试验区承担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任务。
据了解,农村改革试验区将坚持超前探索、创新制度,重点突破、配套推进,统一指导、地方为主,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基本原则。要求有关部门对试验区有关工作适当放权,在试验工程中允许突破某些政策和体制,并在符合规划、符合程序的前提下,对试验区有关项目建设优先给予支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村金融逐渐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板。受困于融资难,我国农业现代化一直步履艰难。农村合作社的推广也是迟迟未见明显成效。进而,我国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也是越拉越大。
农村金融市场萎靡可以说是受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拖累”。
正略钧策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魏广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金融发展是很强劲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信用社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是呈年均增速达到了13%。
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逆转。国家开始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大城市的建设上,政策也开始向城市化方向倾斜。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扶持的项目开始纷纷上马。相对于农村市场而言,这些项目回报快,利润丰厚,最重要的是这些项目的风险要远远小于农村项目。
同时,各大银行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城市,并纷纷逃离了农村。1998年到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共撤销了8700个网点;中国银行撤销2722家;中国建设银行撤销3601家;中国农业银行也从6万家缩减至4.4万家。
金融危机以后,尤其是近两年,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已经各自出现了问题,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农村这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亟须扩展。此时,农村金融市场的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要从市场与政策两方向作为市场的突破口,一方面,以政策性金融带动商业金融发展,丰富农村金融产业,对供需量进行全局性把握,解决其核心的供需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利用金融试点政策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导向动力,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深入经济结构改革。
中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2010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等等。但这些政策并未抓住问题的根本。如果解决不了农村金融风险高,利润低的问题很难让各大银行真正地、自愿地“上山下乡”。
魏广巨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抵押物。目前来看,能作为抵押物的是耕地上产出的农作物。“由于农作物产出不是很稳定,银行一般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农民可以在保险公司买一份农作物保险,将这份保险和农作物一起抵押给银行。而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也可以为这个贷款合同买一份保险。如此,就降低了风险,并有可能形成农民、银行、保险公司的三赢局面。”
但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毕竟农作物的产出不是很高。长期来看,要想农村市场真正走向繁荣则应该将土地货币化。
在保持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把土地的承包权、使用权、转让权下放给农民。农民可以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山林、鱼塘或者宅基地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这一轮农村改革中,有几个地区承担的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其实,它应该和农村金融改革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