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方政府债务困局待破 监管容忍藏隐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20:5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日前,标准普尔评级服务(下称“标普”)发布报告,预计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很可能将实施“监管容忍”,允许银行推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损失的认定。专家表示,“监管容忍”只是让问题爆发的时间推后,破解地方政府债务困局仍需进行融资制度改革。

  自2009年天量信贷发放以来,我国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从目前全国财政的总体负担上看,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还处于可控水平,但部分县级政府债务率过高。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监管层在监管执行过程中会保持一定弹性,因此也会容忍一定的超额。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去年10月亦曾表示,银监会可能允许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调整还款安排,从而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预期经营现金流与还本付息安排相匹配。

  “经济发达地区的债务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对中西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仍存在担忧。这类城市的债务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偿债能力存在不稳定性,如果不加以控制,恐存在一定债务风险。”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马遥表示,从长三角几省以及广东省政府债务现状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偿债能力弥补了债务量大的风险,政府对地方债务的整改能够起到避免债务危机爆发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有部分四线城市,其财务收入结构非常不稳定,个别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其财政收入的30%。

  那么,造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何在呢?马遥认为,本质原因是供需失衡,其直接原因是缺乏监管。由于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度非常迅速,地方政府对融资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供需失衡导致地方政府违规操作融资;监管未起到有效作用也加大了地方债务风险。

  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各方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担忧情绪日渐升温。

  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下,土地出让收入的明显下滑,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财政也因此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没有有效规范和建立;另一方面,过往的负债却面临集中到期的局面。按照此前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17%和11%的地方债务需到期偿还。

  在此情况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采取强硬立场的监管部门,也希望尝试改变相关政策。银监会曾在去年10月表示,可能允许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调整还款安排,从而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预期经营现金流与还本付息安排相匹配。

  对于此次预计监管机构很可能实施“监管容忍”,标普认为,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有序重组可避免投资波动性,并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完整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计划赢得时间。也有专家指出,政府容忍可以把问题往后推移,在之后的一两年内,降低潜在的不良贷款数,然而,这不是说问题就不存在了。

  “如果地方债务无序化发展,恐将导致地方金融系统安全遭到冲击,届时不仅地方经济受到牵连,或将导致一系列弊端反应。”马遥说。即便总体风险处于可控状态,银监会将会实施“监管容忍”,但尽快妥善处理数以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