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硅谷传奇》:不疯魔不成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1 00:5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建荣

  [ 乔布斯与盖茨的交锋从未终止,即便在乔布斯离世之后,只要Apple还在,微软就永远还有一个话题上的竞争对手 ]

  据称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难得的一致:就是封杀这部电影。

  就电影本身来说,《硅谷传奇》并没有任何出彩之处。除了导演本人对乔布斯的个人欣赏溢于言表,把比尔·盖茨塑造成曹操一样的奸雄,其他部分就是一本流水账。

  在电影中,乔布斯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同时又“残暴”的领导者,表现在对产品疯狂的完美主义和对雇员毫不留情的奚落中。盖茨则是一位商业嗅觉敏锐同时善用谎言的商业模式大师。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一句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复制,天才艺术家偷窃。”他们的事业都是从盗窃当时的大公司的成果开始的,至少在影片里是这么体现的。

  乔布斯的商业哲学是“通吃所有”,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乔布斯最初财富的积累来自于他独霸一方的魄力,而在PC体系的进攻下,Apple不但不开放Mac体系,反而陆续收回了数个Mac兼容机生产许可,这最终导致了今天PC体系领导世界。  

  从盖茨方面说,他在单机时代就对历史发展的方向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在20多年前就提出每个人的桌面上都要有一台计算机的目标。盖茨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非常清楚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自己发明轮子,人们总是会站在前辈甚至同辈的肩膀上。

  影片通篇都在进行着乔布斯和盖茨的对比,不管在商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生活上盖茨是一个“泡妞无能”的典型IT宅男,而乔布斯则是一位对自己亲生女儿不闻不问的“负心汉”(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上是如此)。

  影片用几个牵强的笑话企图表现IT巨人们的生活。盖茨喜欢打扑克,喜欢开快车,甚至还会无厘头地大半夜开推土机把朋友的新轿车撞烂,这些可有可无的情节也许是为了说明盖茨也是一位偶尔大脑短路的正常人?乔布斯更绝,单是为自己不承认的女儿取名字就占用了本片十几分钟,也许想说明这位从小被亲生父母弃养的天才某种心理上的缺陷,但怎么看都有点让观众接受不能——情节确实够“流水”。

  电影的叙述在1997年戛然而止,那是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行政总裁的时间。而放眼科技界,互联网泡沫正处于酝酿期,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132.52点的顶峰之后破灭,无数.com公司灰飞烟灭。当然对于《硅谷传奇》来说,这些都是后话。

  从事业上说,1980年苹果公司上市,5年后随即进入世界500强,这是当时最快的纪录。而就在苹果进入世界500强的时候,微软推出Windows零售版,次年微软上市,公司市值5.02亿美元。之后两家公司一直诉讼不断,两个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盖茨也可以说是亦敌亦友。

  乔布斯成名在先,而比尔·盖茨的微软异军突起,最终将比尔·盖茨推向了世界首富的宝座。福布斯2011年度排行榜显示,乔布斯目前的净资产为83亿美元,而早在2007年,比尔·盖茨的身家已达580亿美元。

  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乔布斯传》中记录了乔布斯对盖茨的尖刻评价:“比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造力,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他觉得投身慈善行业比待在科技界更舒服的原因。他从不以剽窃他人想法为耻。”

  而盖茨对乔布斯的评价是:“我俩共事30年,他对我说过不少好话,也对我抨击过不少次。作为竞争者,我们一直在互相鞭策。这对我没什么困扰。”

  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乔布斯与盖茨的交锋从未终止,即便在乔布斯离世之后,只要Apple还在,微软就永远还有一个话题上的竞争对手。(作者是本报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