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韦伯反驳李小加:商品交易无法对冲汇率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两者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已

  李隽

  “港交所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发展人民币计价商品交易产品,使得投资者可以交易和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香港交易所(00388.HK)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在一个媒体午餐会上如是说。

  不过这遭到了业内人士质疑,香港知名独立股评人、港交所前任董事大卫·韦伯近日在其个人主页发布文章表示,李小加犯了“常识性错误”。韦伯认为,无论以何种货币交易,商品交易只能够对冲商品价格风险,但无法对冲汇率风险。

  风险只在于商品价格波动?

  韦伯认为,商品交易当中,无论以什么货币交易,风险只在于商品价格波动,无论商品价格交易是以美元还是港元、人民币等货币计价,投资者得到的回报是相同的,不同货币计价商品的交易本质上一致。

  不过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汇率变动,比如澳大利亚等国货币跟商品价格关联较大,其国际贸易中有大量涉及到商品交易,不过商品价格跟商品用何种货币计价并无关系。

  韦伯也称,目前市场上投资者对人民币计价交易的股票并不热衷,并认为这是一种“迂回方式”,而香港投资者用可以自由兑换的港元交易,显然更加便利。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除非是人民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并且成为可以信任的交易媒介货币。

  申银万国(香港)联席董事郑家华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韦伯和李小加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果从中国角度看,商品期货合同有很多以人民币计价,对国内企业而言可以减少汇率波动的困扰,李小加有其道理;而韦伯所称的商品价格本身的确跟其交易货币关系不大。

  郑家华认为,人民币期货商品市场刚刚开始发展,流动性不如芝加哥、纽约、伦敦这些市场那么好,初期买卖价差可能也相对大,即使对中国企业而言财务成本也不容易降低,而对国外企业则吸引力更有限;而未来人民币期货交易成交量足够多的话,买卖差价会越来越小,流动性更好,则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企业的财务成本,并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发展商品交易不涉及“定价权”?

  韦伯建议,现阶段港交所可以考虑发展人民币汇率产品,包括汇率期货等,以港元或美元计价都可以,这无需涉及人民币的交易,而这些产品在美国等地早已出现。

  在此前的媒体午餐会上,李小加也称,中国是很多商品最大的买家,但并没有定价方面的话语权,未来港交所会着力邀请各地人才加盟,研究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而作为行政总裁的自己,依然对商品交易了解有限。

  韦伯认为,中国的确没有对商品的定价话语权,而如果中国不是如此大量购买商品的话,商品价格会降低一些。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商品交易所只是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在香港建立商品交易所并不是坏事,不过并不能左右中国采购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表示,理论上在香港建立更多人民币商品交易产品,有助于提高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但在交易量有限的时候,依然难以跟英国和美国等竞争。目前中国国内较多企业在进出口业务方面各自为政,造成进口价格偏高,政府需要在进口方面和各大进口企业相互协调,统一起来跟国际卖家谈判,才能在商品价格中有更多话语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