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绿城现象”只是缩影楼市进入“多事之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06:59 来源: 金融时报

  徐绍峰

  绿城已进入“多事之秋”。才走出“信托门”和“破产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绿城又陷入“行贿门”。根据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证言,为感谢舟山市原市委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家盟对舟山绿城项目的支持和帮助,他以每平方米5100余元的价格,将时价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面积达203平方米的一套杭州春江花月项目的商品房卖给张家盟。纪检部门出具的价格鉴定显示,认定张家盟以明显低于市场购房价的方式收受宋卫平行贿款117.5万元。

  “信托门”、“破产门”、“行贿门”……发生在绿城身上的这些“门”,并非绿城所独有,它所揭开的仅仅是开发商的“冰山一角”;诸多“门”构成的“绿城现象”,昭示的正是楼市进入“多事之秋”的信号。

  绿城“信托门”凸显了当前开发商日益严峻的融资困境和资金链危机。求贷无门的房企,大多不得不一如绿城,走上通过房地产信托融资的道路。据统计,2012年到期兑付的房地产信托规模为1357亿元,2013年到期兑付的房地产信托规模为1493亿元。2012年全年到期兑付规模为2010年内到期房地产信托总规模的18倍,并且2012年的3月与6月将出现集中兑付高峰。除了房地产信托外,更有开发商取道海外,通过发行海外债,或通过私募基金方式,饮鸩止渴。然而,房地产业超万亿元的负债,正在重压这个行业。“限购”和“限贷”让楼市成交量跌入冰点,没了销量,类似绿城这样的房企,只能不停地出售项目,断臂求生。比如,绿城在去年年底出售资产,合计套现37﹒26亿元人民币后,日前又再次传出将出售上海天山路写字楼项目、青岛审计局商业项目、温州鹿城广场以及北京奥克伍德雅居等4个项目再套现60亿元的消息。套现还债需要项目能如愿出手,更需要套现得到的资金能满足需求。如果像绿城这样,卖掉第一批项目后,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套现解困,且不谈房企有没有那么多可售的值钱项目,即便可售项目充裕,只要楼市调控政策不变,项目出售也终有山穷水尽之时。

  如果出售项目后,仍无法改变负现金流状况,那么,一些房企将不得不像绿城曾经陷入“破产门”一样,最终走向真正的破产。虽然目前看来,大规模的房企“破产潮”并未出现,但在楼市调控和信贷收紧的双重压力下,愈演愈烈的资金链危机,将会逼迫更多房企在2012年走向破产。其实,去年底,北京市住建委发文称有473家房企资质证书在有效期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或工商营业执照已被注销,就表明这些房企已拉开了加速消失的序幕。而经济学家茅于轼不久前也表示,今年非常可能会有大型房地产企业破产。至于去年年底出现的南京一家从事房产开发和建筑行业的企业老总,带着数亿元贷款,一夜之间不知去向以及济南开发商刘城的跑路事件,更是残酷地向人们表明,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加码,楼市将不得不面对“不是房企破产,便是老总‘跑路’”的行业乱象。

  “行贿门”可能是楼市进入“多事之秋”之后的另一个“事故多发地”,那些曾经被楼市辉煌掩盖的灰色钱权交易,将会因为一些匪夷所思事件的牵连,而一一浮出水面。从绿城“行贿门”所揭示的情形看,官商勾结、互换利益,是潜规则中的重要规则之一。这种潜规则,通过低房价投桃报李、输送利益,最终为房企牟取不正当利益。其实,类似绿城“行贿门”这样的事件,在中国楼市并不鲜见。此前媒体报道的诸如“重庆40余房企行贿几千万”、“湖北襄樊4家房企巨额行贿被查处”、“深圳房企老板涉嫌行贿被撤广东政协委员资格”等,都反复表明,“行贿门”并非偶发事件,“房企拿地都行贿”也并非仅仅是戏言。

  处于风口浪尖的绿城,正在不停地以各种“门”打开楼市“魔盒”,以一个个惊悚的事件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人们不知道下一个“绿城”会以怎样的方式登场,但都知道,如果绿城在第二次套现之后再卖一次项目,那么,这将是整个楼市“破产潮”可能出现的重要信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