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王羚
从PM2.5严重超标的北京回到空气寒冷洁净的老家,重新审视苏北这个偏僻的小乡村,感受到这块土地上的种种变与不变。
从硬件来说,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平坦的水泥路2011年第一次修到了村口,给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只是修到村口而已。
穿村而过的主干道铺上了煤渣,是由各家负责自己门口的路段,铺得很不统一,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与之前相比,只是下雨不再泥泞不堪。其他的小道,跟二三十年前几乎一样,这些小道和道旁的槐树几十年不变,似乎被封存在某个魔盒中,一点都不曾被红透中国的经济跃进所浸染。
村民的生活应该是比以前好多了。两层小楼越来越多,有的农家院落贴上彩色的瓷砖,热热闹闹地透着喜庆。
从明显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唯一的变化是各家各户去年刚通上了自来水。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只是自来水的使用率并不高。这里家家户户都打了井,村民还是习惯用自己家的免费井水。2块钱/吨的自来水,村民用起来觉得有些心疼。
从村民的精神面貌来看,年轻人变化最大,而中老年人相对没有很大变化。大年初一早上,看见一大群年轻人成群结队挨家挨院去拜年。从款式新颖的羽绒服到整洁的发型,这些大多聚集在江苏南部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已经脱去了乡土气息。
他们说说笑笑,到各家婶子大娘那里打着招呼,说声过年好,轻松又潇洒。这跟他们的父辈有很大不同。二十年前,他们的父辈还年轻时,到各家拜年,绝对是按照农村习俗结结实实地跪地磕头。而现在,这一代人,已经从许多传统的习俗中走出来,给这个小乡村也带来许多清新的风气。
在中老年村民身上,时光魔盒似乎再度施展魔力。从好的一面来说,农村淳朴的一面仍然留存着。我的母亲因为生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按照年俗做油炸丸子、煎果子、黄面团子等食物,周围的邻居纷纷送来。
但这不变中还有一些让人心里不那么温暖的部分。婆媳关系难处。我常记得小时候某家婆媳打仗的阵势,不想这个春节却再次亲眼观摩。眼看着战火蔓延,婆媳战争变成父子战争,儿子放下狠话,“以后老了不能动了别来找我!”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事实上的老龄化程度要大大高于城市。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严重老化的农村未来将面临远远超出城市的养老压力。
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面临挑战。许多农村老人在进入暮年之后常常是独自居住。逢年过节,能应邀到孩子家里吃顿饭,似乎已经算是不错了。
预计今年完成全覆盖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于老年农民的养老来说支持不足。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只有55元左右,而农村的物价却一直在上涨。老家附近集市春节前的菜价,豆角6元/斤,羊肉28元/斤,跟城里基本差不多。
医疗也是变化不大的部分。从制度上说,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医疗设施配备来看,这里的变化并不大。
记得二十多年前,生病就去村头的卫生所,有一个赤脚医生给大家拿药打针。现在村民看病,小病还是去卫生所,只不过名字改成了医疗站,医生是原来那个赤脚医生的儿子来接任。村民说,现在药价可不便宜。小小一个感冒,光拿药也得四五十元,要是挂水,那就可能一两百元。
这个小乡村没有任何企业。于是有了数十年最大的不变,依然洁净的空气。呼吸着寒冷洁净的空气,我在想,这是幸还是不幸呢?作为一个记者,我看到了太多的例子,企业开起来,村民富起来,但是空气脏起来,环境坏起来,疾病多起来。
如果富裕和洁净不能兼得,我情愿我的家乡洁净。我能想到村民们会怎么说。他们可能会说,空气要那么干净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