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投机且危险的"泡沫否定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7: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最近,与一位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同志交流,谈到去年中央和地方的一组财经数据,不禁感慨唏嘘。去年全国财政总收入超过10万亿元。在财政收入激增的同时,一些行业的数据也高得让人心惊肉跳。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而2000年时烟草业利税才1000多亿元,利税一直高增长的主因是卷烟价格不断攀升。比烟草业利润更高的行业是银行业,2010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而2011年全行业利润要在万亿元以上。难怪有银行家说“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想不赚钱都难”。在实体经济十分困难、信贷总量收缩的2011年,有些银行利润甚至出现60%的增长,让人匪夷所思。
入库的税收、银行的利润都是真金白银。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在全球经济一片凄风苦雨中,中国经济依然特立独行,甚至不乏亮色——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强的政府财力即为显著特点。近13万亿元的财政总收入,如果对应13亿人口,人均贡献度为1万元。而目前全国年人均收入尚不到1.5万元。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人均收入也只有3万元不到。财政收入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相比于在那些危机中苦苦挣扎,高负债、高赤字、揭不开锅、甚至政府要关门的欧美国家来说,过去十多年间,中国20%—30%的超高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率可圈可点。
财政收入过快增长、垄断性行业利润畸高,说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源垄断性行业实现了超额分配。而普通劳动者收入不高、增长不快,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财富日益向少数人集中。以江苏为例,去年9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至3500元后,有7800万人口的江苏,能“达线”交个人所得税的不足200万人,约占总人数的1/40。多项研究报告证明,中国宏观总体税负水平偏高。中国社科院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显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32.2%,远超美国和日本。我们在居民收入上尚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税负痛苦指数已跻身高收入国家水平。税负超过经济发展阶段和企业、民众的承受能力,已成为经济转型的最大掣肘因素。
再看“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想不赚钱都难的”银行业,牌照的垄断、国家垄断性定价、利差的保护及体系内外价格双轨制,使银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这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大环境和特殊的体制红利所赋予的。但是,利润的起飞并不标志着行业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步起飞。国际金融体系动荡,而中国银行业成了“暴发户”,真的是我们金融体系体制优越吗?西方国际性银行排名后退,中国的几家大行排名跃居世界前列,真的是我们管理水平比人家高吗?过去十年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升反跌,真的是外资银行开拓能力差?而现实的挑战是,我们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很低,连利率的市场化都推不动,说明中国银行业整体离市场化还很远,天文数字般的高利润还是依赖父爱主义保护、依靠垄断性国家定价、以负利率牺牲数十万亿存款人利益来实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
对经济数据的盲目乐观体现在多方面。其实,一些利好的数字本质是我们致命的软肋,比如我们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偏偏有些人只看到聚光灯下的光鲜而昏昏然,全社会存在盲目的乐观主义倾向。有人根据中国银行业的超额利润说中国金融体系很健康,竞争力很强大,无往而不胜。有人甚至无知地说中国有近千吨黄金储备,就此断言“我们不会发生金融危机”。问题是,美国有一万吨的黄金储备,该来的还是来了。房地产调控到了关键时期,有论者信誓旦旦地“负责任地说”:中国房价最高的北京,价格不会大幅下跌,意即龙头不会被“斩首”,全国的房价就跌不下去。这让人想起当年日本人捍卫首都东京地价的软文和广告,想起要把“托夫勒密天动说的陈词滥调替换为哥白尼的地动说”的惊人之语。这边总理说继续严格调控楼市不动摇,促进房价回归。那边立即有论者说,房地产下跌很可怕,调控可能要中止。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干扰和对公众的误导昭然若揭,无所不在,利益集团操纵和绑架舆论之烈已是登峰造极。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经济丛林中,成绩越大,数字越漂亮,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清醒。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防止未富先奢,未强先骄,因为骄兵必败,奢糜失德必败。我们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综合实力的领先优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体制的活力和创造力、其经济的修复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其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控力和对国际规则的制订权、引导力,都是我们难以匹敌的。所以盲目地迎合、鼓吹“泡沫否定论”,只会谄惑决策者,误导公众。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