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外资投行大幅裁员 中资机构趁低换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4: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莹莹

   欧债危机的蔓延,让近年来部分在亚洲金融市场急速扩张的券商出师未捷身先死。

   1月31日,韩国第一大券商三星证券和日本第二大券商大和证券均表示,由于近期公司成本呈螺旋攀升态势,经纪佣金收入下降对企业盈利造成恶劣影响,将在亚洲地区大幅裁员。其中,三星证券香港分支逾130名员工将会被裁减至20名,证券销售及研究部门将会关闭。

   “今年IPO很难做,目前上市部门是最危险的。”一位接近大和证券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继去年10月大和资本宣布在亚洲区削减100名员工后,目前已在衍生产品部门裁员4人,下一步可能向上市部门下手。

   值得关注的是,在香港这波裁员潮中,也闪现中资金融机构的身影。有消息人士透露,1月31日,两家大型中资银行的香港子公司已开始对证券部门进行裁员。其中一家是因为融资部门人手过剩,另一家则是由于包销工作出错,销售部门将被关闭。

   一位接近中信证券国际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受外资金融机构“裁员潮”影响,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人才富足,一些中资金融机构欲在淡市裁走新人,再低价招聘资深人才。

   中资裁员旨在换血?

   据消息人士透露,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国际,近期将裁员20%,约50人。另外,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亦传出对员工进行裁减以完成企业架构调整需求,同时年终奖被取消。不过,2月1日,建银国际方面回应本报记者称,目前仍未听说任何裁员消息。

   此外,部分在香港的中资券商内部也吹响了裁员号角。一位接近国信证券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信证券(香港)已在香港对投行部门进行了裁员及减薪措施,部分高管及过往贡献度不高的人员已被裁掉。此前,中信证券内部人士亦证实,将削减中港两地自营交易部门25%的员工。

   每逢裁员,金融机构的后勤部门往往是重点开刀的地方。为何中资机构却选择了在“生财”的投行部门和销售部门大开杀戒?

   “与外资金融机构缩减成本的目标不同,中资金融机构旨在低价换血。”一位中资券商执董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近期,不少MF Global香港(内地称“全球曼氏金融”,香港称“明富环球”)倒闭后被裁出的分析员被招进中信证券国际。”上述接近中信证券国际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信证券国际已将早前就职于明富环球的一位香港地产行业非常资深的分析师及其团队纳入其研究团队。

   “中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在香港处于增长期,欧债危机对中资银行的盈利也没有发生实质性影响。”国泰君安(香港)银行业分析师李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投行业务在大型中资银行业的业务份额仍很小,相信中资银行业不会因为投行业务目前的亏损状态而停止拓展脚步。

   债券人才成香馍馍

   去年香港股票市场的低迷,以及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兴起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也成为香港的中资券商重点招聘外资投行流出的债券人才的契机。

   截至2012年1月31日,巴克莱资本美国政府与公司债指数年增长率为9.8%,年初至今,该指数已上涨了1.05%。同时,从去年12月初起,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一直保持稳中上涨的局面,截至1月31日,该指数代表的离岸人民币债券总市值为1498.58亿元,其平均收益率高达5.51%。

   “2012年,国泰君安(国际)主要拓展债券和基金业务,计划在淡市下大量吸引外资流出的债券业务人才。”国泰君安(国际)副主席兼执行总裁阎峰告诉本报记者,虽然股票市场的低迷让公司的经纪及佣金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计划为债券及基金等新业务的开设而大量招聘资深人才。

   另外,海通国际的行政总裁林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海通国际计划扩展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及证券资本市场团队,并在前段时间重金吸引了一批债券行业的资深人才。

   “公司债券部门本来有三位资深员工,但在今年1月已陆续跳槽,目前公司债券部门仅依靠一位无债券行业从业经验的分析师在支撑。”一家香港本地券商的职员告诉本报记者,尽管裁员潮肆虐,债券行业的从业人员却成为市场热捧的香馍馍。

   “重点是不能让他们在经济好转时跑回华尔街。”在中资券商争抢外资金融机构人才的时候,一位外资投行基金经理担忧,从外资投行流入中资金融机构的人才只是在等待重返外资投行的时机。

   对此,阎峰表示,相信长期的股权激励机制会让公司留住人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