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专家解读PMI数据 内需推动制造业连续扩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6:36 来源: 金融时报袁蓉君
记者袁蓉君主要受到新订单和产出分项指标的推动,2月1日出炉的1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令人鼓舞,不仅延续了前一个月的反弹、连续第二个月稳定在50这一判断扩张或是衰退的分界线以上,且大大高于市场预期,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多家外资银行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经受住了欧债危机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总体上该数据反映了内需的强劲,并有助于缓解预期中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
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还认为,PMI意外上行显示在12月份数据中见到的强于预期的动力并非“昙花一现”或只是由季节性因素推动,而是受到此前选择性放松货币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影响,因此是可持续的。
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活动相对强劲,尽管外需疲弱但内需增加。从分项指标来看,新订单从12月的48.6下滑至46.9,可能反映出春节假期效应。类似的因素可能也令进口分项指标承压,从11月的47.3、12月的49.1下滑至46.9。尽管进口指标下滑令人担忧,但通过将一二月份的数据平均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解读。相比之下,新订单指标从11月的47.8、12月的49.8升至50.4,反映出内需的强劲。生产指标也有所上扬,从12月的53.4升至53.6,并与12月份数据一样显示出工业活动较为稳定。常健表示,即将公布的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超过1万亿元,这是一个能为工业活动提供支撑的信贷水平。鉴于1月份购进价格指标为50.0,比上月高2.9,并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上升,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表明不断反弹的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开始对中国的生产型企业产生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PMI的10个分项指标中,只有新订单、产出、购进价格和原材料库存这4个比12月份上升,意味着在目前阶段复苏力度仍然疲弱。同时,只有产出、新订单、采购量、购进价格这4个指标超过了50。
另一方面,今年春节是在1月底,而2011年春节在2月初,春节效应导致1月份和2月份PMI面临的不确定性比其他月份要高得多,几位专家提醒在解读时需加以注意。高盛经济学家宋宇表示,鉴于春节当月的PMI通常倾向于偏低,因此1月份的实体增速可能强于总体数据所体现的水平。“这为我们认为2011年四季度以来实体活动增速在国内政策放松和外需稳健增长的作用下正在加快的观点提供了支撑。”尽管如此,因PMI的历史相对较短(始于2005年1月)且有关数据偏差的证据不够确凿,宋宇认为应关注基本上不受春节效应影响的1-2月份累计数据,以进一步确定上行走势。
由于PMI的表现相对强劲,几位专家均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实现“软着陆”。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最新PMI数据相当支持“软着陆”预期,对市场有正面影响。他预计今年一季度GDP折合年增幅将达8.3%。刘利刚则认为,高于市场预期的数据表明,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提振制造业,同时即将开启的新政治经济周期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上升动力。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他预计中国经济2012年的表现很可能高于市场预期。他继续维持全年GDP增长9%的预测。常健则认为,今年巴克莱资本对中国全年GDP增长8.1%的预测可能略有上行。
至于政策展望,常健保持原来的观点,即眼下央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姿态,同时关注增长的下行风险;必要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支持增长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刘利刚则认为,近期较为强劲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中国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时点。
由于整体经济环境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和欧洲债务危机悬而未决等因素影响而面临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刘利刚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央行的整体货币政策将保持得较为灵活,将参考实体经济、财政存款以及外汇占款等数据的具体表现,来适时决定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