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方交易所大清理 整顿力度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13:58 来源: 《浙商》

  是像上世纪90年代期货业的清理一样,将上百家清理至3家;还是重蹈2009年的覆辙,新设交易所的数量比关闭的更多?

  文 │ 本刊记者  沈晓琳

  “合格投资人可能扛不到月底,就会爆仓 (账户浮动亏损=账户总资金,即客户权益=0)!”2011年12月19日,在某大宗商品市场交流群内,一位网名为“有色金属交易服务”的网友对 《浙商》 记者说。他直言电子交易市场现在非常混乱,“每个账户的操作,市场主办人在后台都看得一清二楚,与客户做对手交易的情况相当普遍。主办人可以随时停牌、提前收市,明目张胆地‘抢’钱。”他担心记者仍不能理解情况的严重性,末了还加上一句:“再不整治,真的会出大事!”

  地方交易所整顿力度升级

  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11】38号文件《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38号文”),明确指出交易所的“资金问题”可能升级为“区域金融风险”,同时提到证监会将牵头运作,由国务院部委、下属监管机构和各省级地方政府参与清理整顿各类违法交易场所的工作。

  “38号文”一发出,就被视为将掀起交易所整肃风暴。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先前的交易所规范文件相比,“38号文”的措辞颇为强硬。“过去叫‘规范整顿’,现在叫‘清理整顿’;过去是商务部牵头整治工作,此次改为证监会牵头,而且文件由国务院亲自下发。”胡俞越认为这是监管升级的体现,“商务部能管大宗商品交易,却管不了文化艺术品交易,此次升级为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的全面清理。从稽查技术上说,因为交易所具有金融属性,由证监会牵头,监管认识上会更加深刻。”

  “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业内人士表示,38号文直指行业乱象根源,“文件中明令禁止的交易规则,如股权拆分交易、连续交易(T+0)、集中竞价与做市商等,恰恰是各大贵金属交易所、文交所正在做的事。”

  “刷手续费”之伤

  电子盘市场代理商是业内公认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据浙江汇联贵金属交易所高层的人士透露,交300万元加盟费就能成为一级代理商,经总公司授权后,可以发展客户或者向下开立二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和二级代理商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加盟费只要20万元,但前者从客户处获得的交易佣金要比后者高出20%。”

  虽然加盟费较高,但多数代理商愿意多交钱成为一级代理商,因为佣金收入来得“极为容易”。“按今天的市价,买一手白银只需700多元,客户刷一笔业务,代理商就能拿到8元左右的手续费(佣金)。”这就意味着客户账户越活跃,代理商的佣金收入也越高。利益驱使下,“代理商擅自代客户操作,甚至借用他人身份证自开账户,然后频繁进出市场刷手续费,已经成为行业默认的赚钱方法。”

  胡俞越也表示,交易所成立的目的是为现货商服务,提供价格参考和套期保值的作用。但多数交易所为了利润,大力发展下级代理商,以投资为噱头拉拢客户,从而增加佣金收入。某些电子交易市场甚至根本就没有现货交割仓库,也没有进行过现货交割的情况。

  “浙江汇联内部曾经挂出公告,警告代理商不要刷手续费,但是“38号文”下来后,这个公告反而不见了。”上述人士说,“风口浪尖上,公司认为应该避免引起外界误会(从而造成麻烦)。”

  交易所命运几何

  与其他政策性文件一样,“38号文”下发之际便引发了震慑效应。各地电子盘交易额都出现了大幅萎缩。2011年11月25日,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的成交额日环比缩水29.62%;3天后,天津渤海交易所环比下降35.42%,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环比下降55.35%。

  与此同时,各大交易所先行出手,进行内部调整。湖南维财大宗贵金属交易所紧急变更工商登记资料,将黄金剔除出经营范围,并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12月24日4:30时起,暂停四个品种的现货黄金电子盘交易。

  2011年11月21日,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在其交易系统上发布公告,因涉及T+0、电子撮合、集合竞价等交易模式,交易所自11月22日起对所有交易品种进行停牌。

  除此之外,包括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内的原本定于12月正式上线的交易所,都暂缓日程,并未说明再次上线时间。

  “我接到总公司通知,说在接到具体整顿文件之前,先稳定住客户情绪,等待事态变化。”汇川商品电子交易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东称。

  如何整顿?谁在整顿范围之内?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期货业的清理整顿一样,将上百家期货交易所清理整顿至3家;还是重蹈2009年的整顿覆辙,新设交易所的数量比关闭的更多?《浙商》记者调查发现,心存侥幸的场内人此时呈现出同一种姿态:观望。

  临门一博

  2011年12月是关键时点。“38号文”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应在2011年12月底前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

  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仅仅过了10天,全国又有近20家交易所开业!

  “这里面是一个博弈,大家都在猜测(交易所)如果现在不开盘,很有可能就永远开不了了。所以无论是否能做下去,但至少要列入被整顿的名单里,否则门关了就再也进不了了。”北京一大宗商品交易所高管说,“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开盘的交易所,大多经历了半年甚至更长的筹备时间,在财力、人力上投入了很多,如果让这些人就此罢手,谁都不愿意。”

  业内资深人士、上海富远高级分析师罗烜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说现在代理商的业务非常稳定,“文件出来后,代理商害怕了几天,赶紧把资金清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看看没什么动静,又重新进入。”

  多家交易所的态度与2011年11月时相比,确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浙江某贵金属交易所董事长一改闪躲的姿态,在和《浙商》记者通话中表示,如果上面来人,他坚信自己的交易所一定能通过(检查)。

  表面看来,“38号文”带来的政策利空已被市场成功消化。

  来自地方的阻力

  “除了北京等一线城市不敢‘顶风’,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影响。”罗烜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38号文”可能再次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其实中央一直在推进整改交易所,每年都有指导性文件出台,但是执行力度不高。”

  上一次交易所大整顿发生在2009年。当年,商务部以主管部门牵头大力整治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提出禁止新设中远期交易市场、禁止推出新品种等要求。“结果是,交易所数量大增,交易范围更广,而且几乎都有政府背景。”胡俞越说。

  “你愿意整顿‘自己的孩子’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来自地方上的阻力将会减弱“38号文”的警示效应。

  对地方政府来说,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集中的市场,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不仅能吸引资金流,而且对相关的仓储、物流行业都有益;再加上交易所会带来巨大的财政税收,因此地方政府对整顿交易所并没有动力。

  于是就出现了文前这样的一幕:被认为整顿力度“前所未有”的“38号文”下发1个月后,各地交易所依然乱象丛生。

  监管不能“一关了事”

  “有的说300家,有的说800家,行业中到底有多少家交易所地方政府清楚吗?这1个半月的时间连摸清家底都来不及。”胡俞越认为,在拿出监管方案之前,首先要准确定位监管对象,否则会有很多漏网之鱼。“资本是流动的,如果不把地下炒金炒汇等高杠杆率的投资公司也纳入监管范围,那么从交易所抽出的钱就会流向这些地方,它们内含的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丝毫不亚于各类交易所。”

  截至记者发稿时,各地政府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清理整顿工作方案。但来自业内的声音同时呼吁,监管决不能等同于“一关了事”。

  “有泡沫不一定是坏事,但你把泡沫都戳破了,反而是硬着陆。”罗烜表示,立足于现货市场的交易所的存在,能满足中小企业套保避险的需求,符合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型的趋势。“趋势无法避免,但必须设立新门槛,让泡沫慢慢消融。”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认为严厉的监管与市场化的机制应并行不悖,在整顿过度投机者的同时,鼓励诚实与创新的交易者,从而避免市场与金融定价权出现倒退。“这是一次整顿,而不是门户清理。理应被淘汰的交易所符合3个条件:远离现货的虚拟交易所;给现货交割故意设置门槛的交易所;会员门槛极低甚至没有门槛的交易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