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有机市场尚处大爆发前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10:0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韩言铭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极大激发了消费者对安全绿色等高端产品的需求。作为农产品最高等级的有机食品,也被风险资本盯上。

  与中粮、首农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产业资本投入不同,联想控股大举进军农业领域和网易丁磊养猪,代表着其他产业的资本正在涌入这一传统领域。而被称为农产品中的奢侈品的有机农业,更是受到多方资本的关注,像多利农庄、百年栗园、欧阁有机蔬菜等企业先后获得了风险资本的注资。

  “有机”大市场

  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加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有机产品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

  资本的嗅觉很灵敏,对于有机食品也一样。“这个市场的前景很大,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占到了15%左右的份额,在日韩也占到了7%~8%,而在我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不到1%。可以想象其中的潜力有多大。”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的话代表了一类风险资本的观点。

  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等毒食品泛滥,人们对食品质量额外关注,正好给有机蔬菜和食品带来机会。有机是食品质量认证的最高级别,农产品分为普通、无公害、绿色、有机四个等级。

  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对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质量都有一定要求。除此之外,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譬如农田附近不能有任何机动车辆通行,原因是为避免尾气污染。

  因此,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是普通产品的5~10倍,因为价格昂贵,所以推广和流行起来很难。不过,打破这种“价格门槛”也有一些门道,比如作为礼品来赠送客人就会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钱学锋说,随着物价不断上涨,有机食品的高价格反而变得不太明显。天图创投合伙人王岑则说,他投资的百年栗园主打有机鸡和有机蛋,这些鸡蛋贵不了几毛钱,消费者也容易接受。

  事实上,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加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有机产品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而在国外超市,有机食品的价格只比普通食品高出30%~40%,并不是大众难以消费的产品。如果国内的有机食品成本能够降下来,达到这个水平,消费群体会更大。

  国内有机农业的标杆企业多利农庄早期打开销售之门也是通过走礼券市场,最初寻找一些金融、奢侈品企业合作。北京的正谷主要也是靠礼品卡,虽然从B2B到B2C或B2F转换有一些难度,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得不努力这么做,个人和家庭才是有机食品的消费主体。

  困在“小市场”

  有机农业企业需要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背书,增加信用。

  尽管有机农业前景可期,资本也给力,但是要真正做好做大并不容易。比如,位于北京京郊凤凰岭脚下的有机农场凤凰公社,为了获得德米特认证,整整用了5年时间。

  对于有机的认可,主要靠认证,但认证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各国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国内的认证机构多为民营,影响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有人直指,有机农业是良心产品。因为任何抽检只能测定是否“有害”,而无法检测是否“有机”。有机食品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监管真空。

  有机食品并不能仅靠检测食品就能完成“身份鉴定”,需要对这些食品的全生产周期,包括生产环境有要求和监控。这就意味着有机农业企业需要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背书,增加信用。

  而要完成这种有机土地的认证,少则两三年,多则有三五年,才能使土地符合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至少三年没有收入,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本。而这往往只是少数资本和创业者才可以承受的。

  对于一些快速切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在没有自己的基地的情况下,采购第三方食品做流通渠道的生意,接受采访的风险投资人并不看好,因为很难保证采购的是有机产品,而一旦出了问题,这个公司就很难再起来。

  事实上,在农业项目的投资中经常会遭遇滑铁卢。农业项目容易造假,很容易产生假的收入和假的利润。比如“绿大地”、“银广夏”、“康达尔”和“蓝田股份”。因此,风险资本很难在一个早期有机项目中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更愿意在市场上看到一个成熟的品牌,才去投。

  销售渠道也是一大问题。因为有机蔬菜的价格高,进入商超目前还是有困难。而要做直营自己派送又成本太高。此外,有机农业还面临着农业企业同样的老问题,如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变化,生产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浮动明显且受管控等等。

  虽然风险资本都看好有机农业的未来,但是他们下手还是很谨慎。纵横合力资本董事总经理于公说,有机农业只是大农业中的一个细分,占比不会太大。王岑也有类似的表态,有好的有机食品企业还会投。目前有机食品行业池子就这么大,管理能力低下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因为有机食品对管理的考验比普通企业大得多。

  综合采访的投资人士,他们会在有机行业里选择实现了从田地到餐桌一体化全产业链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有机化肥企业和上规模的企业投资。

  案例 基地问题成发展瓶颈

  在许多有机农业企业还没有拿到A轮融资时,多利农庄却能顺利拿到两笔不小的融资。这背后,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功不可没。2009年,他成为该公司的独家财务顾问,并且帮助多利农庄拿到青云创投几千万元的投资;2011年,汉理资本跟其他投资人一道继续追加投资1.8亿元。

  钱学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多利农庄的商业模式是资本方和他看中的。它采取的是直销方式,针对企业和家庭进行会员制销售。目前已有五六千家会员,每周配送一次。多利农庄很强势,会员对配送的菜没有选择的余地,地里长什么吃什么。凭这一点就已经很让人羡慕了,因为解决了蔬菜运输损耗大的问题。但是,多利农庄的创始人张同贵在媒体上抱怨配套的冷链物流不成熟。

  目前,局限于物流,多利农庄的服务范围还局限在上海,蔬菜有一个服务半径的问题。对此,钱学锋介绍,目前农庄又在上海崇明岛、浙江、云南丽江等地建有基地,以后会继续扩张市场范围。比如上海周边、杭州,还有北京等。

  张同贵也认为,基地问题是目前有机农业企业面临的重要瓶颈,需要长时间和大范围地投资。而在钱学锋的眼里,多利农庄是实现从田园到餐桌自产自销的企业,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当然,对于有机市场前景,这些投资人是看好的,但投资还是要投人。“多利的主要团队不是普通的农民,是精通农业的商人。”钱学锋道出他认可多利农庄的第二个理由。有时想让缺乏商业头脑的农民企业家明白一些事情,很费劲。过高的沟通成本,包括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多利不同,张同贵找来的搭档是自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的校友郭海和茅亮。

  虽然有机农业不是轻资产,是实实在在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但是也跟互联网企业一样,需要讲究体验。如果你的蔬菜不好,顾客下次就不会买你的了,这跟网站体验不好下次不来是一样的。所以说,多利农庄会尽可能地做好每一个环节,让顾客满意,因为回头客太重要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