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未来还有无数0.25英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4:34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伊险峰

  类似于“削减成本”“利润提升”这些股东、投资者们最爱听的话,未必就一定是经营者的目标。但在很多时候,这又是企业经营者所避免不了的一个任务。当企业受制于资本市场,不管它是为了股价背后的权益,为了进一步融资,或者仅仅是成就感,都有可能让企业经营失去判断力和方向。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之后,债务巨大、公司文化多元,而投资者对新老媒体的融合期望甚高,当时的CEO理查德·帕森斯曾经拿“夸特马”(Quarter Horse,也被翻译成1/4英里赛马)来形容企业经营者受制于华尔街的困境:“我曾经读过某些资料,其中说在1/4英里的距离之内,1/4英里赛马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一种动物。但我们却无法以同样的方式来应对市场。市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拥有旺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持久的耐力,因为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在1/4英里中的竞争,而是一个1/4英里接着一个1/4英里。”

  市场不是这样。我特别想把这段话通过我们杂志告诉给蒙牛和现代牧业。牛根生和他的团队可能是最有行动力的企业家团队,他们可能跑赢了不只一个1/4英里,但显然它们没有在每个“1/4英里”都表现出色。最大的市场、最大的用户群、最大规模的营销网络体系、最大的生产线……在中国乳制品市场,这些都可以通过资金投入、通过管理水平提升,还有他们的雄心所组织起来,这些都可以证明他们身上具备的完美的“1/4英里赛马”的素质。但雄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原料,它的原料生产不是靠“大”和“快”所能解决的,整体的“大”业务必须受制于原奶供应,而这是个体的、小的生产环节。当你强行把它纳入到“大”体系中去管理的时候,先是出了三聚氰胺事件,接下来现代牧业用同样的“规模思维”和“规模原则”来组织,同样产生了新的问题。我们这期的封面故事,写的是他们的“大牧场”。我们的记者春节前去四川眉山牧场采访,死牛露天丢弃,仅此一点,就已经是危机重重了。

  如果有哪些企业家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我觉得非牛根生的团队莫属。短短几年时间把蒙牛做成最大的乳制品供应商之一,其后又同样在很短时间内在奶源市场中组织起现代牧业这个企业—以资本投入来争取速度,以速度来建立规模,以规模来建立竞争壁垒,继而赢得市场,成就市场地位。它先天要求的就是发展速度,就受制于与资本的意志对赌、妥协。如果投资者和华尔街真的了解某个行业,它就不会过分地去拿财务指标来作为企业投资价值的标准了。

  《第一财经周刊》报道公司和公司价值,我们几乎本能地对“大”和“快”的公司给予更多关注,对企业和企业家的雄心抱负更推崇,所以我们现在更多思考的是,当“快”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是否就一定是以“慢下来”作为代价。去年温甬动车事故之后,公众和媒体集体对“快”进行了一次反思。工业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几乎都会遭遇相同的问题,一旦反思起来,就会回忆起田园牧歌,就想起“慢”的种种好处。我不觉得“慢下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们确认知道的是,未来还有无数个1/4英里,可能每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人,都要面对这个目前还没有答案的问题—即使你不关心商业模式,但你也一定处在眼下这个发展模式之中—而发展模式恰好是由这些商业模式所组成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